京东往事(16)
打帘子
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对很多农活都是耳濡目染。知道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母亲还掌握一些农民的基本劳作技术,所以在我家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农村的生活习俗。
我家刚从城里搬到乡下的时候,生活条件也是比较艰苦的。姥姥家西厢房的里屋原本是小姨(京郊称老姨)结婚前的闺房,外屋是两间房打通的,靠南边有一个土炕,中间只是拉了一个布帘,就成为我家扎根郊区的第一个寓所。
农村土炕如果冬天不烧炕的话会很冷,就是生煤炉也是非常寒冷的。母亲想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炕上先铺上一层厚厚的草帘子,再铺上炕褥子就会效果好很多。
草帘子本来是农村大棚用来隔冷的,白天打开,晚上盖上,让温室里的蔬菜能够反季节生长。我记得打草帘子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钉上几个桩子,然后把稻草分成一缕一缕的正反搭放,然后用麻绳反复缠绑。我记得那次的草帘子特别厚,估计得有十多公分高。我记忆中家的开始大致这就是最初的记忆。
农村除了草帘子,夏天的时候还会有竹帘子。当年家里为了省钱买房子、盖房子,母亲花钱特别吝啬,能够自己动手解决的就绝不多花一分冤枉钱。为此,我记得家里曾经有一个竹帘子是母亲把好几个破旧的竹帘子拆开清洗后自己打的。
打竹帘子,其实并不难。家里用了废旧竹帘的竹篾、麻绳,所用工具还有一个比扁担宽一些的木板和木质可以缠线的陀螺。打帘时,先将一竹篾放在木板上,将麻绳两头用陀螺坠住,取中系在竹棍上,每隔两寸左右系一分隔道线,然后将细竹条紧挨竹棍放在两条线中间,
将上下两条线交叉翻动,
只见陀螺就会晃荡着打旋儿,特有意思。如此反复,竹帘子就制成了。由于我家都是废旧竹篾做的帘子,有一边不会整齐,后期母亲就会把它修剪一番。可是父母都不是农村的手艺人,制作竹帘子的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弥补美观上的不足,母亲还特意用布条给竹帘子两边包上了边儿。虽然整体效果不敢恭维,但是夏天防治蚊虫入室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家用竹帘子,别人家还有用纸帘子的。所谓纸帘子就是所有废旧课本、画报等都被裁剪成相同大小的纸块。别人家会把曲别针掰开,然后用纸片缠绕,然后再把一个个小结通过区别真的挂钩连接起来穿成串儿,然后再把这一串串挂在一个和门框一样大小的门楣上。这种类似于晃荡的纸帘子用的人家不多,因为我没有实际制作过,所以这个制作过程只是大致的感受。
还有一种草珠帘子特别让我羡慕。有一种植物会结成草珠子,我不知道是巧手农民自己在草珠中间打的洞还是原本就有洞,反正用棉线很容易就穿成珠帘,这种珠帘的制作是最简便的。
家里冬天会用棉门帘,夏天房间会用布门帘相隔。我家的门帘有自己做的,也有在纱厂工作的老姨送的,后来条件好了也有买的,到如今帘子几乎都不需要了。
回忆曾经与草帘、竹帘相伴的那些童年岁月,越发感觉到老一辈人的辛酸和不容易。感恩生活,孝敬父母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