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代状元王杰书法鉴赏》后感
生活在一个快餐年代,随着网络信息媒体的发展,大家似乎已经没有时间看书了。泡在图书馆的更多的是退休后的一些知识分子。我甚至曾经一度怀疑,是否若干年后,纸质的报纸、书刊要从江湖隐退?此是后话。
其实人们还是钟爱历史的,要不《百家讲坛》为何风靡一时。也正因此,清宫戏的热潮不退。不说别人,我也是戏迷粉丝之一,像《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天下粮仓》等自己都不晓得看了几遍,就连女儿牙牙学语的时候都知道《还珠格格》小燕子呢!但历史不是戏说,若把电视剧当成历史知识去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害人和误国。因此有些历史人物需要还原到历史年代去了解和思考。
很高兴收到了葛培林老师的著作《清代状元王杰书法鉴赏》一书,这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集中了王杰平生的书法造诣,并对影响王杰书法艺术水平的多位历史人物及其书法精品都有所涉猎。这样的编著意图让我等书法门外汉也能够感受书法之美,学习到赏读临帖之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融入了状元王杰的生平轶事,让我们在书法之中进一步了解了状元王杰勤奋学习、清正为官的人生品格。读来兴致盎然。
不难看出葛培林老师为人严谨的学风,在编著的过程中葛老师多次走访王杰故里---陕西韩城,多次与当地文史史料部门沟通,获得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使得这本书的可读性强。葛老师还专门研究了清代学者撰写的《王杰年谱》,并为此认真研读和查阅了37种历史资料和工具书。这样认真的学者风范我不仅仅是钦佩,应该说是敬仰了。
修身之中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见贤思齐”,我到底应该向葛培林老师学习什么呢?
一是建立在实践中探求新知的学习品格。工作中每年都有提交论文的工作任务,于我看来,这应该是教育研究部门或者教育科研部门的事项,所以内心颇有些抵触,但又不得不为之,因此论文开端无外乎现在网络搜寻资料,然后拼拼凑凑便大胆的署名上交。其实于我还是于其他人,这似乎都是很普通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学风的急功近利,导致了文化研究的不求甚解,导致了社会文化造假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导致了中国文化产权意识的普遍淡薄。所以这样真靠自身研究所形成的物化成果是应该值得提倡并得到珍惜的。
二是守好内心耐得住寂寞的情怀。一本近20万字的著作里边有书有画,有葛培林老师苦心收集到的资料也有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这些材料如果不是常年日积月累有心的积淀岂是想编书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可见为了这本著作,葛培林老师是呕心沥血的。不知道他用了几年,反反复复地揣摩每一个章节和段落,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自我内心的对话,才于寂寞中成就了自己的著作。虽然感觉他内敛,但通过这本著作我们一样可以感受到他倾注的心血和澎湃的热情。反思自己也曾多次参与编撰所谓的书籍,不过是文档资料的拼凑之工,和葛培林老师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著作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由此及彼,从王杰我想到了刘罗锅的书法也很了得,我想到了是否应该去国子监的石碑上找找状元王杰的大名。我想到了王杰是否应该成为清代廉政建设的官员表率……
嘻嘻嘻,思想跳跃,思路太宽。不过状元王杰确实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有人说“读书是最划算的事情,因为你用几天时间便可以汲取作者几年的心血”,通过葛培林老师《清代状元王杰书法鉴赏》,带我走进了一位书法家的世界,让我获得了艺术的熏染和文化的给养,幸甚至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