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葛培林老师印象记

(2015-06-02 14:58:43)

    因机缘相识,得大家墨宝,怀激动之情,表谢忱之敬。

葛培林老师:字忧求,号通海堂主人。
   1957年1月生于天津。供职于民革天津市委。为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政协天津市和平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梁启超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会会员、政协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出版的著作有:《孙中山先生晚年北上纪实》、《1925年海内外悼念孙中山先生活动纪实》、《孙中山与香港》(个人专著)《孙中山与天津》(副主编兼责任编辑)、《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副主编)、《黎元洪家族》(领衔合著)《中国近代天津名人故居》、《天津大悲禅院》、《天津摇篮三岔河口》、《天津河北史迹》、《和平名人纪事》(副主编)是《天津文化概况》、《可爱的家乡天津》撰稿人之一在全国36种报刊上发表孙中山研究和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文章200余篇。参加海内外学术研讨会20余次。
   2000年12月,被评选为全国优秀读书家庭。受家庭熏陶,好文玩,喜收藏,有唐宋元明清古旧碑帖拓片百余件,其书法艺术从中得益匪浅。他从1979年研究孙中山生平业绩及天津地方史的同时,开始研读书法。他深知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道理。故其入手即书法晋唐,其书法理论得益于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所著的《学书迩言》一书和蔡元培先生的有关书法理论。其书风自然、古朴,富于传统,充溢着书卷气息。书法作品见诸于多家报刊,作品多次参展、并入选大型书画集在书法大赛中曾获得一等奖,被授予中国文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字。因机缘参加了天津艺术史学会在京的某次活动,与葛培林老师一面之缘,但是在博客空间却是神交已久。

   葛老师年长我十余岁,在博客空间里就感受到了他的儒雅风度。他的行书笔走游龙,可以感受到他大气磅礴的底蕴内敛于温润的性格之中。说心里话,和我印象中的天津汉子性格迥异,鲜少有“卫嘴子”的幽默言辞,身上多了一股江南才俊的谦谦君子之风。

   首次触摸到葛老师的书法,是一份精美的印刷品《春游》。我不擅书法,但喜欣赏,也知道当下的书法大家身价不菲,虽然也常有在壁室内挂上一幅字画的想法,因此只是羡慕,不敢觊觎。

   从多方了解到葛培林老师的风采,心中揣测,葛老师的大家之风一定源于常习书法对他的影响。

   因为书法能充分体现人的性格。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有其个性风格。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艺术的劳动产品是一种通过实践而物化了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艺术必须能通过客观物象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古代书法家早就有“书者,心之迹也”的说法。认为书法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早在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杨雄就指出:“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动情乎? “书以人贵,人以品学重。”

  由此,大体判定: 1、写字毕恭毕敬者,做事必定谨小慎微;

                   2、潦草涂鸦者,则缺乏责任心;

                   3、遒劲有力者,则性格倔强;

                   4、花里胡哨者,则虚荣心较强; 

                   5、写得苍老浑厚,可以看出老成持重的性格; 

                   6、以简取胜,涉笔成趣,则反映出不拘小节善用心计;

                   7、笔墨酣畅,想必具有果断干练的能力; 

                   8、写得虎头蛇尾,无疑会使人联想到做事缺乏耐心;

                   9、喜欢自成一体,可以推断出他是锐意进取者;

                   10、写得古板拘泥,则可能是气质上的懦弱者;

                   11、线条写得柔和的人,性格温柔;

                   12、流畅潇洒者,性格开放; 

                   13、变化多端者情绪活动比较激烈,感情生活定很丰富。

    我虽外行,但喜欢琢磨葛老师的书法。字迹遒劲、笔墨酣畅、线条潇洒、自成一体,都是我极为欣赏的。

    藏在心里的小秘密被葛老师识破了,于月余前幸得葛老师墨宝,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视若心爱之物,裱好后拟挂在重新装修后的居室内。

   “ 无他捷径惟循分,各有因缘莫羡人”这句颇有些禅意的话语让我在精神涅槃之后,带我走进新的世界。

 

    葛老师作为大家对我还有很多影响:

    他是一位致力于书法传承的典范。学生书法入门老师必须先行,看来我很有必要拜师学艺了。

    他是一位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与研究者。想起了自己在台北中山纪念堂前的感动,翻出了民主党派友人赠送的孙中山百年纪念的刊物。我的二次学习肯定是受了葛老师影响了。此也正应了古话“近朱者赤”。

    他研究梁启超先生,那是我经常作为典范的《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每每诵读到“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的血液里总会升腾起凌云的壮志。

 

   一位低调内敛,不事张扬,认真读书、踏实做事的先生。当真是我的人生楷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