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当天,带着北京和贵州的孩子去天安门看升旗,结束以后距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游园会还有一段时间,趁着这个当口,先去前门东大街吃了早点,顺路带孩子们逛了一下正阳门和前门商业街区。夏日的清晨,北京少了嘈杂的喧嚣,静静地品味,虽然是复制但是还能够感受到的原汁原味的文化。一个孩子高兴地按照名称称呼:大栅栏(dazhalan),错错错,北京人从来都不发这个音的,应该是(dashilan)。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约定俗成吧。今天我们就看看……
大栅栏名称的由来
|
大栅栏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是闻名遐迩的商业街,是著名的老闹市。大栅栏建于明永乐18年。明代弘治元年,为了防止京城内日益猖獗的盗贼,一位名叫王敏的大臣上奏孝宗皇帝,提出在京城内外小巷路口设立栅栏,夜间关闭。皇帝准奏,于是京城内许多重要街巷都设立了栅栏,有的地方还派人看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城内外已经有了1700多座栅栏。
栅栏的修建多由富商大贾出资,现在的大栅栏地区,那时候商店集中,栅栏修建得又大又好,因此人们就叫这里做“大栅栏”。大栅栏以南的很多胡同,如王皮、蔡家、施家、干井儿等街巷,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的名称。
大栅栏之所以闻名,不仅是因为它有众多的商店,还因为它有许多名扬中外的老字号。如明朝嘉靖九年开业的六必居,为京城酱园之首,再加上有关宰相严嵩为六必居题匾的传说,更加深了它的古老感和知名度。清代康熙八年开业的药店同仁堂全国闻名。其首创人是皇宫御医,有些处方是传统宫廷秘方,300多年来深得百姓信赖。还有嘉庆16年开业的马聚源帽店,咸丰13年开业的内联升鞋店,光绪19年开业的瑞蚨祥绸缎皮货店,都是本行业中的龙头。
如今的大栅栏的铛铛车又恢复了,老字号站稳脚跟,门口不但有商业价值还配上了北京老字号的传说与典故,要想逛足瘾我看没有半天都下不来。
当然,大栅栏的名气很多还来源于八大胡同。红灯区的掌故自然会让人关注的。作为女性我自然对此不感兴趣,倒是很尊重能够在这方天地留垂青史得眼花柳巷的女子:例如状元夫人赛金花传奇的身世、备受争议的经历以及令人悲怜的结局,致使从曾朴的《孽海花》,至刘半农、商鸿逵的《赛金花本事》,都为她在乱世中曲折离奇的一生,留下很多想象和争议的空间。至于小凤仙和云南都督蔡锷将军的一段情,与她协助蔡锷逃离北京的传说,更创造出小凤仙这名青楼女子在八大胡同和这名历史上令人景仰的护国将军缠绵动人的世纪之恋。蔡锷在小凤仙处留宿时的题联曾写道:
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
从这首嵌入凤仙名讳的题联我们不难看出,出于八大胡同的小凤仙,她侠女的形象,在蔡锷心中所占的分量。
如今时光不再,但依旧愿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