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贵州游学记
(2013-06-27 18:51:56)
2013年的端午节当天,我们三里屯小学小记者团一行14名师生就踏上了奔赴贵州六盘水清塘希望小学的游学之旅。都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在贵州的五天行程中,我们遇到的都是艳阳高照的日子,晚上可以遥望明朗的下弦月,间或几颗闪闪的星星。这里的山层峦叠翠,这里的水碧波欢歌,这里的人淳朴多情,这里的景美不胜收……
第二天原计划上午10点到达清塘希望小学的,因为路遇车祸高速封闭,再加上六盘水市交通队查车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到达学校的时候,已过中午时分。清塘希望小学的校长、主任和到北京游学过的孩子们一直等在路边,我们被盛情拥簇进校园,又见到了趴在教室门口、窗口的一双双期盼的眼眸。期待、渴望、紧张、羞涩的神情,让我们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受。孩子们太想走出大山,太想了解外面的世界……
中午饭被安排在食堂,楼后低矮狭窄的另一座危楼里,小碗扣着十几盆菜,也没客气,赶紧招呼。盛饭、吃饭,没有桌椅可坐,对付着。一会儿,善解人意的清塘孩子们搬来了几条长凳。本来计划和清塘的孩子们一起吃3元钱一顿国家补贴的免费午餐,学校为此肯定刻意准备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份感动。
下午学校安排了欢迎仪式,我们向清塘希望小学20名学生每人赠送了价值价值百元的图书,这也是我校党支部的系列活动之一。但说实话,第一次走进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我忽然觉得赠书有些多余了,因为他们更需要的可能是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哪怕自己和孩子穿小的也可能都是宝贝。因为我见到一个女孩子居然在这个夏天还穿着棉服。询问了一下,孩子说,不是棉的,我用手摸了摸,起码也是一件夹衣。由于所有的东西都锁在旅行车的箱子里,否则,我一定会拽出自己那件绿色的夹克衫送给她。后来上车的时候也因为时间仓促没有来得及,送孩子一件衣服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欢迎仪式以后,按照计划,我们先在学校进行了影展。都是来北京游学的孩子们照的,他们自己讲解,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机会来北京的学生话语里都透着骄傲和自豪。接着张凡老师给山区的孩子上一节音乐课。提前了解到,没有钢琴只有一架电子琴,学校也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孩子们的歌纯粹就是原生态听着录音喊出来的。为此张凡结合学校中国鼓的训练上了一节节奏课,学校一半老师都来听课,他们真没想到,原来音乐课是可以这样上的。赵来凤老师本来也做了精心的美术课准备,连彩笔都是我们从北京背过去的,听到有些孩子对着照片询问牌楼的时候,她决定调整教学内容,题目就是《北京的牌楼》。姜就是老的辣,这俩老太太到这儿还成专家了。小方背着一箱足球,忙不迭的打气,为第二天上体育小足球课准备。农村的孩子们估计没有机会玩这种专业的足球,小伙子们特别激动,怕他辛苦换人打气都不干,为了奖励他们,课间先送给他们玩,土锵锵的小院立刻热闹起来。
下午放学,负责接待我们的家庭陆续到位,我代表学校讲了讲活动的意义和要求,让旅行社把饭费退给贵州农民家,但不管怎么说老乡都不收。孩子们放学都是走山路的,第一次游学,清塘希望小学特意安排住的近些,家里的条件好一些的,虽然不是我们活动的初衷,但考虑到北京的孩子不过9岁左右,也就默许了,老乡们还特意借来了汽车,我们一对对师生就这样来到了学生的家里。
我所在的人家是一栋二层楼房,远看还不错,家里特意安排我一个人一间房子,本来是他家大儿子的房间,为了接待我们跑亲戚家住了,二层的另一个房间是两个小女孩住。总觉得房间里有些异味儿,细心观察才返现,我的脚下一层是他家的猪圈和牛圈,虽然有些不适应,但自己亲自给学生提的要求更要带头适应。接着,我带队和两地的老师们、孩子们一起把各家都走了一遍。
接待李老师和赵老师的两个家庭是兄妹,都是我们20年前捐建学校的见证人,正好,李老师用摄像机记录了他们回味历史的一刻。去年来访时,一位始终坚守教育的代课教师现在依旧贫穷,而同样作为代课教师的这家主人时候及时选择了其他的谋生道路,如今的生活条件还是让人羡慕的。都说知识改变命远,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产生了疑惑。原来给物质帮助,现在给精神追求,可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是什么呢?张老师所住的人家男人一直在外打工,为了接待我们,女主人把孩子舅舅都招呼来了,特意跑到镇上买的香蕉、葡萄、粽子、核桃,孩子们真没客气,你们知道吗?这里的物价有的比北京都贵呀。刘校长是穆斯林,我特意强调吃饭烧菜的素油,洗锅,人家倒好,所有东西准备俱全摆在案头,消除了刘校长的顾虑,好吗?刘校刚下车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老乡就杀了一只鸡,提前我们都嘱咐孩子们要带些小礼物的,男同志当然没这根弦儿,这回刘校长坐不住了,满村找商店非要给人家孩子买些东西。最让我们羡慕的是王校长和朱朱同学,赶上拉手同学杨新元的姐姐订婚,那叫一个热闹,过了一大堆彩礼,还有好多钱,看得大家眼睛都绿了,想起了《长恨歌》的一句:可怜光彩生门户……不重生男重生女……可如今的北京女人除了倒贴,啥讲究都没有了。看到北京的师生都来到他家,他们热情地把新娘子的民族服饰拿出来让我们穿,平常看着也算婀娜,如今怎么一上身就富态了呢?伪摄影技术指导非得说我们的动作不行,传递窍门就是拍照的时候要做出腰疼、腿疼、屁股疼之状,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发挥,例如牙疼,脖子疼等,孩子们疯狂的用单反记录,那照出来的结果,乐得您半宿别睡。事后主家要留饭,那几家的主人可不干了。我只好抹抹稀泥,按既定方针,该回谁家回谁家。
晚上,我听见北京和贵州的孩子叽叽咕咕说了很久,窗外村里一家农户办丧事,哀乐声声从大广播里传出来,未免让人觉得心有余悸,再加上蚊虫的轰鸣,让我一夜未眠。
第三天本计划要在学校继续学习生活的,学校领导真不知怎么才能表达出他们最热忱的情感。盛情难却,只好应校长之邀奔赴附近美景“天生桥”,说是四十里地,实际足足开了64公里,山路蜿蜒曲折,多数人都晕车了,我更难受。天生桥确实很美,但考虑到安全,我带着孩子们只下到了谷底没敢前行太深,回来的路上,一棵杏树承载了孩子们的欢乐。为了让孩子们多摘些杏,我爬上了树干,使劲摇晃,孩子们开心地捡杏。晚上,朱朱同学这样写道:我们每个同学都捡了满满两大兜子的杏儿,全给老师吃了。我看了不对劲儿,“朱朱,你哪儿给我吃了”,“您下来的时候,我给你吃了一个,我还给张老师吃一个”,“你这样表达不对,应该说我们都争着给老师吃,而不是都给老师吃了,最后你不是还烂兜里一堆吗?”车上的大人孩子们笑的十分开心。
难忘的贵州,难忘的六盘水,孩子们还用他们的童真慧眼记录了云峰屯堡;感受了龙宫溶洞;观看了民族地戏;坐船途径红枫湖;领略侗寨风俗,大有乐不思蜀之势。但问他们感受最深的,还是和贵州小朋友的深入交流,这也是他们对生活再理解再感悟再思考的过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