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心灵的毒草--破解习得性无助
(2010-07-20 11:03:27)
标签:
哲理动物习得性无助狗鱼乔治学习智慧教育 |
分类: 学习智慧方法集 |
小象乔治的锁链
小象乔治出生在马戏团中,它的父母都是马戏团中的老演员。小象乔治很淘气,总想到处跑动。工作人员在它的腿上挂了一条细铁链,另一头系在铁杆上。小象乔治对这根铁链很不习惯,它用力去挣,挣不脱,无奈的它只好在铁链范围内活动。过了几天,小象乔治又试着想挣脱铁链,可是它还是没有成功,它只好闷闷不乐地老实下来。一次又一次,小象乔治总也挣不脱这根铁链。慢慢地,它不再去试了,它习惯了链子,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样嘛。好象根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小象乔治一天天张大了,以它此时的力气,挣脱那根小铁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它从来没想到过再去挣脱那根铁链。
“不跳”的跳蚤
曾经有人用跳蚤做过实验:先把跳蚤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跳蚤会用力地跳出瓶子;接着把跳蚤放入瓶中后,盖上一块透明的玻璃。始跳蚤仍奋力地跃起,试图跳出瓶子,逃离瓶子。但是跳蚤的每次跳跃都被盖在瓶口的玻璃无情地挡住了。可怜的跳蚤一次次努力,换来的都是一次次失败。它跳得越是用力,越是被撞得头昏目眩,渐渐的,跳蚤明白了努力只是徒劳,于是它就不再跳跃了。当人们把盖在瓶口的玻璃拿开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跳蚤依然老老实实地待在玻璃瓶中。面对敞开的瓶子,它却再也无力逃脱,而且把这只跳蚤放入另一个敞口的玻璃瓶,它也不会逃跑。
狗鱼综合症
北美有一种鱼,叫做“狗鱼”,以吃小鱼为生。有一天,一条狗鱼被放置在一个用玻璃隔开的鱼缸中,鱼缸的另一半里养着一些小鱼,可望而不可及。这条饥饿的狗鱼进行了无数次尝试,但结果总是撞到玻璃上,痛苦不堪。一段时间之后,鱼缸中间的玻璃板取走里,可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小鱼从狗鱼的前面或身边擦身游过,它也是视而不见。不再去袭击小鱼了。
被电击的狗
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条狗放在一个笼子里,笼子底面是金属的,笼子中间竖着一块隔板。当狗在隔板左边时,笼子底面接通电流,给狗相当痛楚的电击。这时,狗会本能地跃过隔板,跳到隔板右边,如果右边笼子底面也给以电击,狗会跳回左边……,如此反复多次以后,狗不再主动跳跃,而宁愿放弃所有努力,绝望地呆在某一边,默默地忍受痛苦。
-
无论是小象不挣脱,还是跳蚤不跳跃或者是狗鱼不吃鱼,都并非不能,而是不为。 -
小象、跳蚤等之所以有这些行为的出现,是因为之前受到过一系列的挫折。 -
这些曾经经受过的挫折体验给这些动物们带来了强烈的情绪体验,变成了一种歪曲了的信念杂扎根于他们的内心。 -
这些动物都具有盲从经验的特点,不再积极观察、探索时今的变化; -
这些动物都缺乏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
他们都墨守成规,认为规则是铁定的,无人能改的; -
挫折带来的消极体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论是象还是鱼,还是狗都毫无例外。 -
……
“习得性无助感”不但会发生在动物身上,在人身上也同样会发生。塞里格曼后来用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他将大学生分成两组。对一组学生,安排他们经历一次无法控制的噪音情形,而另一组学生没有这种体验。然后在第二次面对同样情形时,观察两组学生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组大学生比第二组学生更难学会逃离噪音。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体验过“习得性无助”,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学好英语,有点人认为自己在数学上简直一塌糊涂,有的人觉得自己完全没有音乐细胞。
请填写:
“我的能力死角”活动单
|
原因、相关事件 |
消极的信念 |
积极的思考 |
|
|
|
|
跃龙门计划”活动单
现在,你已经清楚了哪些是让自己裹足不前的消极观念。到了该纵身一跃,跳过这个障碍的时候了
1.
2.
我的能力死角: |
|
小目标 |
获得目标的成功途径 |
|
|
|
|
|
|
|
|
|
|
|
|
|
|
|
|
若您发现自己或您的孩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习得性无助或其倾向,请联系“学习智慧”项目组专家和老师,请他们给出您更多的建议与方法,或直接参与项目组的课程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