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愚人节快乐愚人心理动机心理咨询心理专家娱乐 |
分类: 热点点评 |
愚人节,愚出快乐来!
再发散去想想吧,人们往往喜欢看各种动物(尤其是长相与人类相似的动物,如类人猿和猴子)对人类进行拙劣的模仿,无非是想让它们(或乐于看到它们)显得更愚蠢,借此把我们某种隐秘的心理一笑置之。我们为什么如此欣赏和喜欢“丑星”呢?想来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罢。
中国的传统教育向来视说谎为一件很羞耻的事,至于捉弄人,也从来都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说谎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好孩子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代力争的一个光辉形象,于是自然而然的压抑了很多情绪。当父母教导的“说谎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内化为我们的价值观时,就会形成人格中的超我,它犹如一个警察,潜意识中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而一些本能的需要就被压抑了下来,造成一些不易觉察的心理压力。
“超我”这个概念是由著名的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他认为过于压抑自己的人都属于超我比较强的的人。他提出著名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如果三者失衡,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规则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是又不违背超我的管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协调本我和超我而服务。所以,一般而言,自我功能相对比较完善的人心理也会比较健康,也时常能体会到自信及幸福感。
现代人都比较压抑,越是所谓具有社会地位的人,也意味着越压抑。因为他们是文化和素质的象征。一言一行都得得体。社会也会这个群众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意义,为了达成某种社会赞许,扮演好社会赋予给他们的角色,得到他人的赞许和认同,让周围的人都喜欢自己,平时就把很多本能的需要压抑下去了。而正好也是这个节日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好好的释放一把。
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少人跟我说过在愚人节和对方说分手或表白的例子,说分手的本来只是想试探对方爱自己究竟有多深,或者吓吓他,结果对方真的就说分手了。选择在这个日子表白的人觉得即便被拒绝了也有个台阶下,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不自信的,回避责任的心态。
再者,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在你计划“愚人”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要注意把好“度”,同时要注意选择好对象,跟那些素来认真严谨、喜欢较真、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开玩笑,千万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然,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影响双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