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友提问:刘老师,如何帮助空巢期的老人重新找到情感依托?

(2011-03-03 15:41:29)
标签:

空巢期的老人

情感依托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情感

分类: 博友互动

博友提问:刘老师,如何帮助空巢期的老人重新找到情感依托?

    这里,先给大家分享演员李亚鹏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印象中,我母亲一直是个坚强的人,14岁就独自徒步去新疆。但我父亲的去世,让她强烈地失落、孤独。为了转移这些情绪,她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跟我说话。但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无法满足她,母亲就常对我抱怨,让我也觉得压力很大。

   一天,我跟母亲的一个小矛盾,让我的压力到了临界点。我跑到洗手间,摔东西,痛哭。母亲被我吓了一跳,但却换来了一场母子间坦诚对话。

    我说:“人的一生是这样的,你原本想退休了,和老伴孩子一起过晚年,但生活就是给了你这样一个变故。怎么办?你还得坚强起来,就像14岁一个人去新疆那样坚强。你靠我是靠不住的。作为儿子,我只能做到一个儿子通常所谓的孝顺,但我不可能去解决你内心的问题。你的内心只能靠你自己才能重新充实起来。”

    尽管这不是儿子该跟母亲说的话,但之后这些年,母亲变得越来越好。虽然偶尔还会有一些情绪,但她从那个过程中走过来了。

    和家人相处不能像和稀泥,有时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去激化矛盾,然后找个方式去解决,逃避是最无知的行为。我住的社区有很多演员朋友,有一次我在外面拍戏,一个同院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你妈现在太帅了,滑着一个拉杆三轮滑板,带着墨镜去买菜。我听到的时候,心里特别欣慰。

点评:

    或许在李亚鹏的角度,他理解自己是用了“激化矛盾”的方式来解决与母亲之间的沟通问题,帮助母亲适应生活中的一些变故。但我看到的是由母子之间长期累积的的不满足引起的这场看似激烈的“坦诚交流”促进了母子之间深层次的情感沟通发生了效用。更难得可贵的是,李亚鹏向母亲示弱,告诉母亲自己的局限,更给予了母亲信任感、支持感及希望感。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非常有质量且深层次的沟通。所以,会有后来的“母亲越变越好。”

    家庭里的真正的悲剧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争吵的事,而是因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越看似风平浪静的家庭,越是暗藏着汹涌的能量。所以,家庭里适度的争吵可以释放这些暗藏着的能量,减轻每个家庭成员内心的张力及压力。关键是,不要只为了争吵而争吵,而要为了解决问题而争吵。这点,大家可以从上面李亚鹏的案例里学到。

    空巢家庭里的老人是非常需要情感支持的,特别是一方离世后。但这种情感支持不是子女能全部满足的,一方面的原因是子女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拼搏的时候,没有多少时间来倾听老人的心声,另一个原因是当老人一直诉苦的时候会引发子女潜在的内疚感,从而引起家庭的一些无价值的压力。

    所以,帮助老人找到情感依托是很重要的。比如说重拾年轻时候的一些兴趣爱好,重新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或者寻找同伴支持,孩子要有小伙伴,老人要有老伙伴,说的就是同龄人之间更能相互理解,获取关心及支持。子女们更要以接纳、鼓励的心态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老伴,少来夫妻老来伴,有老伴的老人寿命相对没有老伴的老人相对长些,说的就是稳定的伴侣生活能让彼此收获深层次的情感支持及更能激活老人们活下去的动力。

    方法方式多种多样,也根据老人的性格而有差异。关键是要帮助老人找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价值感、尊严感。

    这样,很自然的,老人就会摆脱对子女们的情感依赖,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滋养,更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