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刘松燕谈“早恋”

(2010-08-10 16:10:59)
标签:

早恋

性教育

心理学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健康

分类: 热点点评

 

心理咨询师谈“早恋”

讨论:校园早恋有可能被开除学籍

核心速读:

丽江市某县一所完全高中今年下学期以来出台“禁止学生早恋及进入营业性网吧”的专项规定,并在校园大门一侧公开作为警示学生校园行为的一项重要校规。新规定实行4个月来,虽然尚未有一名该校学生“因早恋被处理”,但禁止早恋成为中学校规,却引起了校内一些中学生和校外一些社会人士的热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13岁以后的青少年时期属于第二性征、生理发育的一个阶段,对一些事很容易产生好奇的心理,就像人们学走路一样,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

我不赞同早恋这个词,因为我觉得这是青春期发育必然的结果。“早恋”这个概念是成年人给的,是成年人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定义的。

“恋”的本身是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不存在早恋的,只是单纯的感情,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对异性的探索。“练”就是要求在教育的基础上引导,这包括社会、学校、家长,还有一些专业机构的努力,无论是家庭或者是学校,我们可不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用“早练”一词来代替“早恋”,将中学六年理解为学生们在进入成年之前的一个“早期练习阶段”,练习如何与异性建立、保持、发展社会关系的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可以与各种关系的异性更融洽的相处打下基础。事实证明,目前求助恋爱方面心理咨询的人群中大部分都是缺少这种早期练习经验的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性心理的发展,希望与异性交往,了解异性,并得到异性的接纳、欣赏,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孩子学会与异性相处的重要时期。可目前社会和家庭都谈“性”色变,过分的关注青少年异性之间的交往,使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很容易被破坏。

面对这些现象,孩子也很困惑!他(她)也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的支持、理解和指引。这种情感状态是有张力的,你越是禁止,爱的吸引力就越大。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家庭或学校手段偏激,方式粗暴,会引起孩子逆反心理及自卑及抑郁,结果适得其反。如果我们能站到孩子的世界里去感受孩子的内心,用宽容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需求,迂回前进,爱心包围,宽容而不是纵容,严厉而不失温情,亲近而不溺爱,去疏,而不是去堵,促进孩子的自省和感动。

在性方面,往往是,无知引发好奇,好奇引发尝试。所以,做为学校,解决此问题真正有效的做法或许不是硬性的规定,可能更需要强加的是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特别是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及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