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关于亲子沟通

(2010-06-28 16:58:36)
标签:

亲子沟通

孩子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点评

育儿

分类: 媒体专访

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撰文/张舒涵

出镜专家

刘松燕 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昆明尚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部技术总监,资深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培训师、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出镜人物:孟嘟嘟   18

尊重孩子的隐私

事例:我妈会偷看我的日记,“整理”我的抽屉,这种比较“侵犯”隐私的做法,很多时候让我觉得没办法。只要她在我的抽屉里发现和学习无关的东西,那就一发不可收拾。比如发现杂志、小说、CD或是一些小东西,她就会很不高兴。晚上回来就拿着这些“证物”端座在沙发上,对我先训斥再教化最后没收东西。

观点:虽然我能体会到妈妈是关心我在乎我,可是这样的关心让我有些喘不过气,让我想逃。也许对于父母来说,最难的就是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去交流,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专家点评:隐私尊重向来就是中国父母比较头痛的问题,18岁的孩子内心世界开始丰富,开始思考一些我是谁、我活着的意义、他人与我的关系这一类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了一些小秘密,在心里慢慢碰撞、互融,内化形成自我观念,以指导以后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这个时候是需要尊重、给孩子空间,而非阻止他们思考。父母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沟通特点。

出镜人物:解寒 21  

学会与年轻人分享

事例:我喜欢看费德勒、纳达尔的网球比赛,而父母更喜欢排球 、乒乓球等中国传统强势体育项目;我经常听周杰伦、谭维维的歌,而爸妈只喜欢周杰伦的菊花台,至于谭某某是谁根本不知道。我比较喜欢网购,方便、快捷、实惠,父母却认为网购的东西大部分是垃圾和假货。

 观点:我们不是希望父母完全改变,就像我们也要在长辈面前有所坚持那样。我们只是希望他们更多地接受一些年轻人的想法而已,并不是全部,家长不要太封闭。希望家长可以更多地接触社会发生的新鲜事物,尤其是我们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否则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不会感兴趣,更不会赞同,那我们如何有更多共同语言。

点评:青春期亲子沟通之所以经常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父母总站在父母的世界里看孩子的世界,孩子也总站在孩子的世界里看父母的世界,这样只会看到愤怒与无奈,这是一条沟通死胡同。只是双方尝试打开心扉,以好奇而非批判、以邀请而非对立的态度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里去尝试了解,才可能达成有效沟通。

出镜人物:李木子  21

事例:高考完选专业的时候,我想去学经济,梦想今后可以做个商务白领,可是我爸妈就非要让我学中文,还最好得是师范类的,希望我今后毕业可以当老师。他们老觉得我还小,不懂得怎么把握自己的人生,选专业就是凭着从电视剧里看来的都市白领的冲动,没办法我向父母妥协了,但是今后我还是想去有自己的尝试。

观点:也许在每个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所以他们很难做到去相信我们,不相信我们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有足够的理性和对生活的认知。他们总是想用自己的阅历和看法促使我们去“听话”和认可,对于我们的异议会理解成一种叛逆。

点评:如果父母局限于自己的价值理念而过于影响孩子,甚至帮助孩子做决定,会阻碍孩子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而导致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变化,引起以后更多的挫败及无责任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