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

(2018-11-19 11:09:42)
分类: 数学教学设计和数学备课资料

89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的看图说图意,并正确的列算式计算。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3、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的口述题意,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感受一下美丽的森林带给我们什么?请大家翻到教材57页,仔细观察上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那么这看看这幅图里面都隐藏着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学生可能提很多问题,最后抽出“还剩几只小鹿?”这一问题。)

 1、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意,先同桌说说,再展示。

(“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忽然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呢?”)

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让学生自己列式后组织集体交流)

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师贴出图画)求还剩下几只?

用减法算式计算。  9-3=6    (师同时板书)

(二)出示蘑菇图,小组合作学习

师:观察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树根下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师同时在黑板上对应贴出贴画)求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请大家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然后小组内订正。

找一同学说出算式,师同时板书:6+2=8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看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交流,学会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a弄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b确定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c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看谁的本领大。

1、完成教材57页天鹅图:    看懂题意      列式计算    说说想法

(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找同学起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

10的认识和分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960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4、感受1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

主题图和练习十三弟2题插图的课件,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数数,从0数到9,再从9数到0

209这几个数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今天又有一个数字娃娃想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来看看他是谁?(板书10

3、谁来说一下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10?学生交流  其实关于10还有许多奥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10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     首先我们来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件礼物(出示主题图)。细心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     学生数数,并交流数的结果。(画面上有10个人。10只鸽子)

引导说出,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1个老师,一共有10个人。

提示: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9后面的第一个数。

3)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人数和鸽子数,数后交流。(一个一个得数,不重复不遗漏)

4)你试着两个两个的数,看结果是多少。

5)数一数教材第59页的点子图上的点子是多少。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老师板书10,像这样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10来表示,读读这个数。

 7)我们身边有10这个数吗?(10个手指,10个脚趾。。。。。。)

 8)请你出示10朵小花再数一数。

2、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的比较

1)为了帮助我们认识10,计数器也来帮忙了谁到前面给大家拨9颗珠子?(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拨9)问:再拨几颗就是10颗?(再拨1颗)明确十个一就是一个十。

2)出示尺子: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件礼物。数字娃娃在上面站好了队,让学生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3)引导学生小结:910的前面,910小。 109的后面109大。

4)比较910的大小。数出教材第59页两幅点子图中的点子的个数。先让学生独立填数和符号。在汇报交流填写的过程和理由。

3、学习10的组成

1)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把他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191组成10……

2)交流摆法,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有顺序的板书:略

读读这些组成,自由度互读

3)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4、学习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

2)老师示范写,边写边讲。

3)学生在练习本上描写10。(老师指导)

三、生活中的数学

1、数实物。(数小棒,圆片各10个)

2、数数。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

3、教材60页的“做一做”。

4、练习十三的第1题、 2题、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认识了10,会读10,写10,分解10,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一个任务,就是请你给同桌画10个物体,送给他做礼物。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口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2、学会看一幅图能正确地说出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点子图等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点子图:1个蓝,9个白。

1)问:图上有几个蓝色的圆,几个白色的圆?求一共有多少个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9=10

 2)对这幅图,你还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板书:9+1=10

 3)问:去掉一个蓝色的圆,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10-1=9

 4)老师盖住9个圆,提问: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10-9=1

 5)引导学生看着 ,说出相关题目的计算方法。

6)读读这四个算式。

2、出示点子图,2个蓝,8个白 。根据圆圈图把 填充。

1)看图说一个加法算式,指名说。板书:2+8=10.。说说2+8=10 表示什么意思?

2)看图说出两个减法算式,指名说。

板书:10-2=8   10-8=2 。说说10-2=8 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组里互相说计算方法。

3、出示点子图:3个蓝,7个白.

1)看图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板书:3+7=10

      10-3=7    10-7=3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学第四个点子图。

1)仔细观察图,说图意,把算式填写完整。

2)集体订正,老师板书:4+6=10

                       10-4=6    10-6=4

5、老师出示:

     5+5=        10-5=

想一想结果是几?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6、读以上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题。

拿出1——10的数字卡片,让同学们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的第4题、第5题、第6题。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开小汽车比赛(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学生一边读算式一边说结果。

2、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揭示课题。

1)出示两组算式:(指名回答得数) 

2)全班订正。

3)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

4)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

5)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连加连减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65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数一数,一共几只小鸡?

师:看,从竹林后面跑来了几只?(2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7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同学们仔细看,从竹林后面又跑来了几只?(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8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纠正并出示:521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分组摆小棒研究连加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演示摆法和算法。

提问:想一想521先算(  )加(  )得(  ),再用(  )加(  )等于(  )。

小结:三个数连加,先用前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第三个数。

2、教学连减。

1)课件演示65页主题图;

2)谈话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出(8-2=66-2=4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并板书:8-2-2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分组摆小棒研究连减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请小组代表汇报摆法和算法;

出示想一想:8-2-2先算(  )减(  )得(  ),再用(  )减(  )等于(  )。

小结:三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3、巩固练习:教科书65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老师订正)。

三、拓展提高

1、拓展: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谁能根据这些水果提出数学问题?

指名上台前提问,同学回答,学生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2、巩固提高:

让学生独立完成红花后面的作业,全班反馈,老师订正。

3、完成复习导入的两道计算题:4+1+2=   8-1-4=  

指名回答,全班反馈。

四、总结:

1.让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2.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3.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教科66页练习十四第12345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                                 

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出示课件)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8+2-4=       6-5+8=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和上面四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同学们,你们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表示增加3只。后又飞走2只,表示减少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且猜一猜:是不是加减混合必须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一定,这道题先算减法后算加法。如果先算加2+3=5,45小,减不开。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又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7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6根小棒,再拿来3根,然后又减少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6+-=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6+3-4=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计算出的得数。

2)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五第126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反思: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摆一摆,写一写,算一算,说一说,议一议等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