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人们喜欢以“女大学生的性”作文章?

(2010-08-19 17:09:03)
标签:

女大学生

处女率

社会

没张脑袋

抽样调查错误

校园

  http://s5/middle/647f5c1ax8f79a1eaabf4&690&690



  有人一看到关于谈“女大学生的性问题”时,全身那个劲儿就来了,可谓声音精彩纷呈,花样百出,我不想过多的谈论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是黑暗的,堕落的一代,想问题做事情谈结果不如没上过学堂的人,相应的滋生出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就因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为。

  前段时间网络出现了上海女大学生包养价格表,前两天又出现了“《中国高校大学生性行为抽样调查》处女率”的帖子以及《华南师大规定学生当二奶搞一夜情将开除学籍》的报道,在这种风头时刻,可谓火上又来了一股风啊,人们讨论的高烧不退,各大论坛都能找到相关的影子,有些博客还在其首页头版位置开通了专题讨论版区,显然更加助长了兴趣的火焰。

  大学生应该不应该同居其实我们都知道的结果,明白的道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也说明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偷尝禁果,非法同居,未婚同居”的转化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我们的女大学生看到这样的文章的确抹了一把冷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是开放了,但这样的调查结果还是不被肯定的,于是有女同学就站出来重新调查,反驳结果以求得女大学生以及年轻人的清白。

  第一,“性”虽然开放,但还是保持的有种神秘色彩。过去即使是夫妻也要等到结婚那晚才能同床的,甚至连夫妻间的面也没见过。受这些传统的影响,在今天作为大学生这支特殊的群体来说能如此开放还是有神秘性的,还是开放的,如果是那个来组织调查另一个特殊群体我想效果并不比大学生差,比如农民,乞丐,而对于城市人来说就逊色多了。

  第二,借风加大火力。大学生本身的普遍堕落加上今天的中国教育背景的影响,很多人就跟风了,借这个背景来加重力气,使火焰气势逐渐加大,规模逐渐加宽,一个人来了,另一个人也跟着来了,一个人带动另一个人,讨论的队伍就更加庞大了。这是否就能这样的结果就与大学生本身和中国教育有关系的,也不是的。如果说大学生素质更高,教育更优的话同样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们的思想就这么一般,就这么单纯。

  第三,纯粹是在搞娱乐或满足自己欲望。有些人无所事事,得不到应有的享受和刺激,认为讨论这样的事很有兴趣,满足了自己的心理,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看到很多人在讨论中是不以名字出现的,而是匿名留言或评论,说不定连自己性别都改变了。你胆敢留言或评论而不敢出现,难道不是满足自己或搞娱乐吗?

  第四,社会发展的必然。前面说了“性”带有神秘色彩,但在今天来说不是以前那么封建和保守了,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普通,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的接触而已。既然这么普通,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很感兴趣呢,这说明人们的“性观念”处于一个转型期,很是尴尬和羞涩,很是舒服和享受。

  第五,社会发展的毛病。社会发展是人造就的,有的人心理严重变态,无论是个人和社会都很关注这个话题,却不能得到正确的眼光。女大学生素质高,抵御能力强,为什么很少评论男大学生的,就是因为女大学生还处于被动地位,仍然还没从传统的封建思想中完全解放出来,发言权就少了很多。同时,女孩子的羞涩等还是普遍存在,即使想放开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放开。

  第六,人们的脑袋豆腐渣做的。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高校大学生性行为抽样调查》处女率”是一张不切实际的调查表,稍微动下脑筋都知道这张表统计结果错误。我就姑且谈是正确的,可信吗?抽样调查能反应问题结果,但对于这个结果我想当事人以及评论人都是没有脑袋的,是豆腐渣做的,有个某某电影学院处女率为0%可能吗?调查也太失败了吧。还讨论得那么火热,真搞笑啊。

  我们在看一个问题时,首先要想到的是这个问题是否有可讨论性,我们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盲目跟风,不带着脑袋思考问题的人终究没有结果,长起脑袋也没作用。即使炒作,也不是这样的。想出风头,想出名这里绝不是发扬光大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