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高薪养“宅女”,学历再高又怎样?
(2010-07-29 15:13:00)
标签:
父母高薪养宅女社会大学生兼职锻炼自己高学历教育学习校园 |
雅雅在贴子里表示,她准备考研,暑假原计划跟同学一起在汉合办一个家教补习班,锻炼一下自己,可父母却坚决反对她留汉打工,提出“以钱换人”。期末考试刚一结束,父母从宜昌开车来汉把她接回了家,并承诺:只要肯在家安心看书备研,就每月给她2000元零花钱。(7月29日《荆楚网》)
对于这样的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感觉很是惊奇。如果仔细去想,作为我们年轻人还是有话可说的。今天,90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因此家长很是溺爱自己的儿女,用一句很适合的话说:“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在这样的事态中,作为子女和父母都有自己的一番看法,而对于我这个农村娃仔来说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用“出乎意料”来回答。如果家长花高薪养“宅女”,学历再高又怎样,说不到哪一天连门都不敢出了,那还有意义吗?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是高薪养“宅女”的家庭是比较富裕的,作为一个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是不会这样做的。即使我们的家庭有这个条件,但我觉得我们这样做的家长是一种对自己子女不负责任的做法,甚至是一种变态的行为。但在其中,出现两个主要对象和一个矛盾,父母和子女以及子女想锻炼自己而父母不让锻炼的矛盾。
当事人雅雅的父母坚决反对她兼职的原因,主要还是担心她难以独自适应社会,母亲甚至暂离生意,打算专职在家伺候她。“她应该利用假期多学习,为明年考研做准备。”雅雅的母亲周女士说,女儿独自在汉求学挺不容易,平时在家也是个“娇娇女”,哪敢放她一个人在武汉打工啊?“现在雅雅一日三餐都是科学膳食,我们想方设法为她补身体。”周女士说,为了让女儿安心,她和丈夫决定每月给女儿发2000元“工资”,让女儿觉得“在家看书也能挣钱”。
这样的事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如果炫耀我认为我们连人生的基本心态就不懂了,会遭到人们的讥笑和嘲讽,打击和侮辱,况且有同学还是中国一流大学的学生,不管对于自己还是家人,或者学校还是中国教育都是极大的不负责任。
我想,这位“宅女”是一个严重不长脑袋的人,值得我们反思。我觉得此事的出发点不仅仅是父母高薪养“宅女”,而更有“富二代”的尊严和几分炒作之意。如果说当“宅女”有“钱”途,那我们还用得着考研吗?我们还用得着读大学吗?还为自己的“宅家”生活评星级,而是否想一想自己的行为?而发薪水的是自己父母,是否自己很尴尬,还好意思接父母的“薪水”吗?难道你是在给父母劳动?
于是,对于这样的子女和这样的父母,我想议论几番。
首先看我们这样的子女。
第一,炫富。在炫富之前,我们炫的是富吗?我们是在堕落,在无知。古人有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用的还是父母的钱,即使父母很轻松赚取,我觉得我们心里还是不塌实的,以后自己挣得到钱还是挣不到钱还是一个问题,养活或养活不了自己也还是问题,有啥好炫耀的,比尔.盖茨子女没炫耀,李嘉诚子女没炫耀,而更重要的还是他们自己一步一步走上去。
第二,没有自己的主见。我们要倾听听父母以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但绝不能受别人左右。我们要坚信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的行为,我们要有自己的脑袋和主见。就拿文中事实来讲,“其实我挺想通过兼职锻炼自己。”而我们自己明明知道锻炼自己,而为什么还要听父母的呢?父母坚决反对难道我们就放弃吗?
第三,不自立自强。人还是得前进的,只是快与慢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自立自强。一个人缺乏了这个信念,要想事业有成简直就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女孩子更是如此。我很喜欢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的一句话:“走进校园的目的就是走向社会”,如何从校园过度到社会,依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融入社会,改变社会,只有真正改变了社会才真正的走进了社会,其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而对于这样的父母的做法,我更是震撼。难道父母真的是为子女好吗?
第一,家长过分溺爱对子女不负责。我想,一个大学生也至少接近20岁了,父母还担心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显得比较多余。如果不适应社会,难道就不去学会适应社会,难道就让我们的子女做永远的“宅女”,那读大学和考研了在哪里可以用到,宅到家里还需要有大学文凭和研究生文凭吗?如果都这样想或做,我不知道社会到底是前进了还是退步了。如果我们想我们的儿女能靠上研,将来有好的前途,暂离生意伺候我觉得还是可以原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嘛。如果还给工资就很是不应该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第二,遏制子女的成长。不管是心理的成长还是事业等的成长,有些年轻人坚不住一点打击,其原因何在呢?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年轻人自己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父母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父母给“薪水”于子女的初衷是什么?无不两个原因,第一我们的父母心疼自己的子女,怕他们累了。第二是想我们的子女学习,安慰他们,沉住他们的心。而其结果不是我们所要的结果,恐怕是一个反作用了。为什么年轻人对生命冲动,其原因就是受不起打击,受不起挫折,对生活等失去信心,毁了前途。
如果我先把高薪养“宅女”的行为放一边不说,其作为父母不管从哪方面讲都要从自己子女的人生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这样,再高学历又怎样?再低学历又何妨?还用得着读大学吗?还用得着考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