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小了。我当初就不知道有一个英语文化,有一个英语之海,就根本不懂得教材第一册就是以一个海的目的来积累每一滴水。编写英语小学第一册从哪里入手,其实是一个大学问,是一个懂得海的大师来确定的,里面暗含着进入海洋深处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一点,我们的老师未必知道,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我们就完全蒙在鼓里。因为,我从未看过海,不知道海有多么大,就以为眼前的水滴就是所有的水,于是就把学习这一点水作为全部的逻辑,且在表面,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老师也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假如我们见过高山,就不会被一个小土包遮盖了眼睛。
过去学习英语,就从来没有问过英语的历史和起源,不知道英语的历史文化,每个单词就是那样死死的背诵,更加不懂得课外阅读的意义。直到现在,才懂的一点英语历史文化,是先有音,然后才有形。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反转啊。英语的本质是音,首要属性是音。以前没有任何老师这样说,说过也没有把原因说清楚。如同所有人类语言产生的规律,总是先发出音来,然后才有文字。小孩刚生下来,就会爸爸妈妈的喊,写字都是上小学之后的事。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但是过去一直以为,是先有单词,再有音标,再把音标读出来,这样英语就学会了。总之,是把单词字母的拼写放在第一步,就像小学学习写字一个道理。就是不知道,在小学之前,母语也有呀呀学语的时期。而类似的这个英语呀呀学语时期也非常重要。这才让自己走上学习英语的正途——先说,再再写,说出的音对应表达的意义,字母的拼写就是一个秘书记录,是副本。
现在,打开基础英语第一册,对于教材安排的音标知识、读音规则安排在前,安排较多,才有了必要性的强化认识——这是在做一件什么工作呢?
这是在告诉我们,英语单词的音,从祖先那里发出来是个什么味道(英国和美国还不一样),这是完全人为的,习惯性传承的,是原道,不存在为什么。经过拆分,有48个声音元素,这个元素如化学元素是一个意思,就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的语音单位。单词和整个语言体系,无论怎么发音,都是这48个音素的组合而已。这就是边界。发现;
把这些音素进行分析比较,从出现的角度发现
1,从字母记录发音的角度看,有的字母只记录1-3个音素,且记录一个音素的为多。把完成这些记录任务的字母,叫做辅音字母——在记录字母发音的任务中,所担负的担子比较小。
把那些记录4-8个音素的字母,叫做原因字母,这些字母一个字母要记录多个音,至少4个以上,我们叫它元音。它们一人多职,所以出现的机会多,叫元音字母。(为何不多发明一些字母,干脆来个48个字母,一一对应?
这不是牛角尖,就问到根上了!)。还有一个同源的说法:元音字母是组成单词的基本要素(出现机会最多),辅音字母不可以离开元音字母单独构成单词(其实这体现元音字母的出现概率之大)
2.
从音素的范畴,为何20个叫元音音素,28个叫辅音音素、是从音本身的特质来区分的——元音不受发音器官
阻碍,辅音要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显然,小孩子最初呀呀学语的——也应该从不受阻碍的开始,爸爸妈妈,其中必要有“啊”这样的直声。英语中的最简单的爸爸妈妈、我、你、他,都是元音音素为主,且音节少。那些日常所见之物,小孩子学前就可以发音表达的,都是简单的单词和音节。比如,天空、海洋、水、公共汽车、还有数数,特别是“一”,
就是一个“a"。这个规律,就是语言产生的规律,符合人性的人体器官自然规律。
所以如此,基础英语教材就在分析,
世界的单词都不过是记录一个单词的读音而已。反过来说,每个单词拼写完成后,其所代表的音素是可以整理的,也就可以通过这些音素把它读出来。
于是,就把字母作为一个分析对象拿出来研究,搞出一个元音字母的概念、辅音字母的概念。把元音字母所代表的音素全部归一下类,会发现一些规律。他们是从发音实务总结的,发音再先,不是规则在先,规则仅仅是马后炮的总结(这一点不要颠倒)
以字母为分析对象,找出他们的发音(代表的、记录的音)情况,目的是什么?
看到一个单词,就可以读出它的音来(此时,这个单词的意义可以不管),基础英语的练习题,就是在反复说明和落实这个英语文化的要义。所以,要认真对待。看到单词,先关注和还原它的发音(这是王道)。其次,再结合规则来记忆单词
的拼写(字母组合发音的,词缀的发音的,不发音的。在不同音节发不同音的)。
因此,学习英语单词,首先关注发音,再关注拼写,再关注意义。这三个步骤,都有多种情况发生——这就是记忆的难度所在——
一个字母多种发音、拼写时有的发音有的不发音、一个单词有多种词性和意义、一个单词有多种形态( 也是发音的决定因素之一)
知道学习这些规则的目的,是搞定千千万万的单词,知道千千万万单词的存在,你的学习目的态度方向志气就不一样,就会有一个远大理想。清北的学生,父母从小就有一个顶层知识设计和期望,教育孩子的起点就不一样,孩子不是满足学校老师和课本填鸭式的一点东西,他们有自己向往的大海,游泳的方式和思路就完全不同。
家风传承莫不如此。父母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对子女的教育就不会表面上灌输,而是积累式栽培。一个有大量财富积累有财富积累顶层设计的家庭,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也肯定不一样,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在于专注不同——虽说360行行行有高低,但是360行之间也是有主流次流高低的——这就是德是最高——而不是艺为最高_——不要被”高手在民间的艺人喝彩“蛊惑_——因为缺德的艺人不值得学习和认可。(德才兼备的圣贤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人格)。
学习文化,最大的文化还是德,在德的框架下求财求才求知识。而求知识之前——还要求与之相联系的历史和文化,追根溯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