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的体会

(2022-11-04 11:30:14)

   1.  把“文化”换成”人“这个字,似乎更加好理解些。学了历史上的中国人,就可以理解今天的中国人,还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人.  从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角度,真要搞懂人情世故的人性,人生终极价值与意义,从历代中国人的人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都是祖先的遗传与传承,具有强大的惯性,要承认这一点,接受这一点,以求得个人与社会上他人的“最大公约数”。不学习好中国历史上的人性,处理好今天的人际关系,怕也是很难的经验与教训,全部是历史的,文化的,根本老说,还是人性的



   2.   历史文化脉络,     这一章就是讲,每个朝代里横向比较,最突出的文化亮点与创造(  横向分为生产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各个朝代里,所取得的考分是不一样的。比如,周代,生产方式的农耕就特别突出,比宗教突出,比文学突出     而唐朝,文学比农业突出   就只写文学不写农业了


     之后的分论,就是条线上的简要历史   每个方面各个朝代的打分,分数高篇幅就大,篇幅小就一笔带过   农业在周代横向比较,很突出  这是放在周代这个时期内部比较看的    若是放在整个农业发展历史,周代人就没有什么位置    就生产而言,中国古代全部是农业生产,不存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古代文明就是农业文明,夹带一点手工业和商业。但是,技术上还是有突出的,科技发展与工业不同,科技属于理学,工业是产业化的理学。四个现代化,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占了2个,但是,科学一词来自西方。我们自称为技术

      一个是从历代的角度看各个时期最耀眼的文化,  一个是从文化分类的角度看看各个朝代的表现。 就历史长河看各个文化形态,从各种文化形态看整个历史长河,这就是辩证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眼光再长30年
后一篇:权与事官与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