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本来消化了一段时间,但是,放下以后,又有陌生感。
站位要高些,但是材料解释并不深奥。站位对老百姓来说很难,因为没有站在治理国家和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很有“政治”成分的。甚至于涉及国际政治的比较。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过程、政府权力、职责、能力等,政策系统说白了就是一个政治系统。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了谁?权力配置?权力使用?
但教材在解释的时候,还是非常平实的。
总之前一部分,属于政治学,要拉出一个框架,明了政治的内涵政策中的反映,政策与政治密不可分。政治,解释为政府治理,治理理论的新飞跃。这里的政府概念是广义的,西方国家,政府与政党混在一起。另外,公众也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府与公民,在公共政策视野是一个同心同向的范畴,是一个共同体,互动的共同体,共同推动政策实施。政策取代人是视野的主语或者宾语。民众不是宾语,不是被动词,不是政策的管制对象,而是政策的推动者。在这里的设定,与法学的相对人假设完全不一样。
因为,政策是正向思维,如果推动社会往好里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取得业绩?是一个积极的攻的范畴。是假定民众都是好的,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你,忽视坏人的存在。认为人不是坏人,但是推动积极性需要好的政策。
而法学,是排除前进障碍的管制、约束的学问,是针对于坏人存在开设的,是假定社会中存在违法行为,如何守的问题。如何压抑坏人的行为。重视坏人的存在。认为人的积极性是天然的不必要去培植,治理的任务在于管制好坏人、
可见,可以用儒家思想解释政策学,用法家思想解释法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