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始终是我奋斗的动力。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那位穿四个袋子中山服、背着黄色挎包的大队干部。父亲从19岁开始,就当大队会计(开始叫社,也有小社合并为大社,后来又叫大队,改为村委会后,父亲就转任茶厂厂长。)
父亲所在的班子,有大队书记,农业书记、财经书记、出纳,他一直是会计,同时也是大队的秘书长,什么材料、会议都是他组织张罗,下发通知、会场布置、食堂安排、学校卫生所协调、知青管理,都是他,大队的公章就在他那里保管。这个大队是三个大队合并的,农业书记和财经书记,原来都是小大队的一把手,我们所在的小大队书记在合并后当了一把手,会计也是我们小大队的父亲当。这是为了平衡。
自记事起,父亲就是干部,老师对我也给予特别关照。在那时,就有一些优越感,同时也增加了一份自我约束,好好学习。一直到高中,父亲的职务就一直约束我,必须好好学习,为父亲争光。父亲与那么高的威信,我总要维护吧,那就要好好学习。正于别人所说,以后接父亲的班。
父亲的党员,是标准的党员。工作负责,为政清廉,兴趣高雅,追求高级气味,喜欢读书看报,结交上级优秀的领导干部,经常讲一些领导干部的智慧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给我听。吃饭喝酒闲聊,都是一些官场的事情。所以,对于官场和行政机关,我从小就不畏惧。小学时候,有时就和大队干部在食堂一起吃饭,有些胆怯,但是也不是害怕。伯伯叔叔有时逗我玩吓唬我,我也习惯了。也因此,我一直当班干部,喜欢出头露面,喜欢组织活动,以干部自居。
可以说,从政一直是我的梦想,象父亲一样。那时大队干部,是脱产的,是准公务员。大队有办公室、食堂、大礼堂,就是一个小型乡镇机关。但是,考学以后进入企业,不会再在行政部门工作了。
进入企业,我做业务的时间不长,主要还是从事党群纪检工作,这种性质,其实就是企业内部的“综合性政务”,也是“行政干部”,文科干部。专业业务干过,也有执业资格,但是主责主业还是行政,这一点与当初的志向是一致的。对于企业的政治、文化活动,比较关注和投入,到老来还自学行政管理本科。这也是圆梦。是接父亲班的一种表现。在干部岗位上32年了,会干到60岁,给父亲一个交代。
财富和享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安全干到60岁,就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以后回到老家,也算对得住父亲了。这点价值也是宝贵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