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个本科学历,路途艰苦,但总有意向不到的收获。课本上的东西,不是我所要的,但在苦苦抵达目标的探索中,却可以收获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些想要的知识被带出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学习方法,一些学习能力本身。学习能力本身就是最有意思的,如何自己把自己的资源狮子滚绣球,按照自己的方式收获果实。
学习方法才是最有价值的,抖音很多,老师们都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当年),老师不仅仅教知识,而是教怎么学习知识。知识积累到一定时候,打通了,就像闹着玩似的,就是变戏法——到这个境界才是聪明人智商高。——不会死记硬背,就要找自己会的其它方法,——比如研究性学习。
英语二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对于语法知识已经比较了解了,词法、句法、语态、时态,现在的瓶颈是单词。
2500个单词?
什么范围的? 哪2500个?
这几天的进步在于——找到了好的思路。
紧贴真题,看课文,,看课文的题材、主题,这就是“哪2500个”的线索。从积累来看,有人文社科,有自然科学,首先扒开,自然科学的英语不管,这是专业英语。
人文社科,把政治、经济、文化的专属词汇撇开,所以最后定位“生活”。生活才是真题题材的最大公约数,反过来说,“生活”就是主题、题材的范围。
那么,所要认识的单词,就要按照这个方法来归类。实际上,《高频词汇》有本书。那么,就把这里面的词汇再细分一下,然后再来记忆巩固,再在真题里验证一下是否是高频。
这样——
真题+ 高频词汇书+ 自己编写分类表——就有一个互相对比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一个“研究”的架构。
看高频词汇书,就在分析这个单词的出身、作用、地位以及可能出现的生活场景。这些单词,是从生活场景中抓来的,未来要让他们回到生活中去,还原到生活中。这就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知道“还原",
这不就是跟玩游戏似的。这就是打麻将抓到好牌一样的道理。
把生活细分——生活逻辑、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逻辑——哲学性的生活、抽象的概念(为物质、精神通用),属于人类思维。
物质生活——
包含生活主人(物质的人、生命体本身)、生活环境、生活资料、基本劳动、独立活动、集体活动
精神文化生活—— 情感、认识、理想、 品质、娱乐、权益。
通过这个分类与收集词汇,对思维、对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的概念,一定又是一次绝大的跃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