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怎样产生的?是先有音和义,再有形和义。音也不是音素,而是单词的整个音串。老师发视频,外国人单词发音,有很多省略了,听不出来,与音标拼出的音不一样。哪个正确?是前者,这才是音的元祖。最早发明语言的人,就是这样说的。音标是后来者,通过研究,书面标记每个单词的发音而人为创造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文化层次上高加高级,音从口头转化到书面,是语言向文字转化才有的。许多民族有语言,没有文字,语言照样达到内部交流的目的。但是,要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向外传播,让外部人也可以学习到本民族的语言,则必须通过文字的手段,通过符号把言语记录下来,把发音记录下来,其中音标的本质是符号——也是写在纸上被固化的文字符号。
单词的进步靠2点——词根词缀的掌握提高理解力、语法知识的娴熟提高猜测力。词根词缀的知识,是单词达到5000以上必须具备的庖丁解牛法、减轻死记硬背压力法,只有梳理出规律才可以减轻压力。第二点,语法知识本身的逻辑框架为“反过来推理、猜测”创造了可能——因为法则——暗含了许多固定的搭配——这些固定的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来猜测不认识的单词的词义词性,至少是词性。
而语法的起点中点高点还没有建立体系,或者底层逻辑体系还没有建立,贯通力还不够。我初步认为,第一层语法逻辑也就是基本的语法逻辑还是句子成分——这是最基本的逻辑结构;第二层进入时态部分,这一部分无非在解释充当句子成分的力量形态形形色色,这些成分本身带有“句子成分、时态、语态”等多重语法色彩。但最基本的语法主线是句子结构成分——这是一条主线——无论你什么时态语态——最终都要归结于句子成分上——归结于功能上——这个原则就是“形式”为“功能”服务——功能才是结构句子的最基本力量,时态语态只不过在此基础上更加细化具体化科学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