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理念的四个创新
(2012-12-17 17:33:25)
标签:
农产品现代农业市场财经 |
分类: 农业经济运行 |
上世纪80年代启动的市场化改革,对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地方一些品种滞销卖难多发频发,卖贱伤农与买贵伤民现象同时发生,一些品种价格暴涨暴跌波动剧烈。我认为,滞销卖难的主因是主产区产地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各地希望借鉴日本集贸所、韩国青果人和台湾省产销班模式,由农业部门主导构建主产区产地市场体系。不少地方和专家呼吁,农业市场化理念要在四个方面创新:
一是抓生产要干预产需平衡。调整鲜活与小宗产品增产第一的价值取向,引导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实现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区域平衡、产销平衡、进出口平衡。
二是抓增收要重视营销促销。在抓生产的同时,帮助生产者开拓市场,落实产销对接方式,建立稳定产销关系。
三是抓经营要培育农户主体能力。农户经营能力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性目标。在培训农户生产技术的同时,要大力培训经营能力,培育农户面向市场说不的能力,构建产销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抓管理要坚持数据支撑。除面积产量外,消费量、贸易量、库存量、成本收益和价格等六个数据是生产管理、经济调控、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核心数据。农业部门要关注六大核心数据的监测、分析、发布、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
前一篇:农业品牌的思考
后一篇:官道刘庄:春节寻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