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的思考
(2012-12-01 14:46:33)
标签:
综合实力品牌农业现代农业财经 |
分类: 农业经济运行 |
一、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意义重大
品牌是产品质量、价值和声誉的载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农业品牌也不例外。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全面发展农产品品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一)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农业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农业升级,实现由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二)是社会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更关注安全、营养与健康。品牌声誉将逐渐成为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取向,消费者更信赖品牌产品。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品牌是无形资产,其价值就在于能够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没有品牌的产品更容易滞销卖难,比如部分地区发生大白菜滞销卖难,但胶州大白菜价格仍居高不下,价格是一般白菜的几十倍。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不少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缺少一批像荷兰花卉、津巴布韦烟草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我国不少优势农产品只能占据低端市场,无法带来高溢价。
二、农业品牌发展情况
农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品牌者得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作为农业品牌建设主体的企业和农户逐步开始重视品牌建设,注册商标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作为农业品牌消费的终端,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在逐年提高,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农户做大做强农业品牌的信心和决心。
品牌营销方式日益丰富。通过举办农产品品牌大会,引领农业品牌发展。举办赣州脐橙节加大品牌影响力,放大品牌效益。一些地方如云南还通过开展品牌评选认定,提升了全省特色品种资源知名度和影响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
公用品牌建设提上日程。我国农产品公用品牌发展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迅速。去年农业部尝试开展了消费者最喜爱的公用品牌调查,对前177位的品牌分析,东部沿海地区的9个省份,拥有近37%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均7.2个;中部6省省均5.2个;西部10省,拥有全国44%公用品牌,省均达到7.8个。东部的山东省,其品牌类别齐全,品牌数量最多。在7个产品类别中,水果类是最大的一类,占品牌总量的43%;其次是蔬菜类、茶叶类。粮油、畜牧类(各占5%)、渔业以及其他类农产品的种植和生长大都需要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所以其品牌数量不是很多。
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少。多数品牌影响力还仅停留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区域的品牌不多,国际上的知名品牌更少。国内前几位的一些农业品牌,其规模与全球对应产业的品牌相比较差距也很明显。农户对创立与培育品牌的认识不够,品牌在市场经济和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思考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品牌建设,要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品牌建设统筹规划,加快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着力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支撑,不断创新品牌建设方式方法,推动优化品牌建设政策环境,营造“创品牌、育品牌、推品牌、管品牌、用品牌”的良好氛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搞好规划引导,发挥推动作用;企业要充分发挥创建培育和宣传推介的主体作用;行业协会要通过创新品牌产品推介方式,发挥桥梁作用。
创建公用品牌的推荐模式。区域公用品牌作为一种辅助性品牌,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突破口。拟以消费者影响力调查的方式,制定国家级农业品牌目录制度,逐步形成我国农业公用品牌的格局,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推动和完善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研究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的信誉评估体系,引导品牌持有者、授权使用者构筑诚信经营的道德基准。谋划在生产集中度高国家优势产业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家农业品牌建设。目前已启动国家级洛川苹果、舟山水产、定西马铃薯、赣南脐橙市场建设。
鼓励市场主体创建培育品牌。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通过做大龙头企业,扶持本土品牌创建,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基地建设培育出了“周黑鸭”“汉口精武”“神丹”“天种种猪”等一批闻名全国的畜牧业品牌。要加快引导各类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
联合公共媒体共同培育品牌。“好酒也怕巷子深”,要积极发挥媒体的正面传播作用,深度挖掘产品的内在特性、融入特色文化风情,鼓励品牌的跨界发展。加强企业和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培育农业品牌展会,扩大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