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698c1393gba103dd57a35&690
导读:为缓解气候变暖,就要减少气候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储二氧化碳不仅是森林和草原的事,浩瀚的海洋也拥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而发展碳汇渔业不仅能吸储二氧化碳,还拥有从二氧化碳中赚钱的机会?
http://www.gdcct.gov.cn/images/info/zt/template1/dt_left_icon01.gif 一举多得的碳汇渔业
什么是碳汇渔业?
“渔业碳汇”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提高了水体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渔业具有碳汇功能,因此,可以把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渔业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CO₂以碳计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₂总量的20%~35%,大约为20亿吨,而陆地仅吸收7亿吨。海洋植物的碳捕获能量极为强大和高效,虽然其总量只有陆生植物的0.05%,但它们的碳储量(循环量)却与陆生植物相当。
详情介绍:什么是碳汇渔业?
中国渔业的低碳路线图
长期以来,渔业养殖因为将大量残留鱼饵、抗生素等废污水排入海水中,对海洋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易造成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赤潮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而碳汇渔业养殖,指的是通过
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碳汇养殖不但能确保水产品的绝对安全,还能保护海洋环境,因此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科学养殖方法。
2010年崂山区已制定海洋渔业发展“低碳路线”,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养殖生产活动中的煤炭、柴油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努力实现渔业生产富民生态双赢。在水产品养殖方面,崂山区将采用“低碳”节能无公害化生产技术,降低养殖生产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生产。
详情介绍:中国渔业的低碳路线图
首要意义:生态效益
有关专家在谈到碳汇渔业的前景与价值时多次强调,发展碳汇渔业的首要意义非生态效益莫属。因为碳汇渔业对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和缓解水域富营养化有着重要贡献。
详情介绍:首要意义:生态效益
碳交易:让碳汇渔业先吸碳后产金?
发展新型海洋牧场和碳汇渔业不仅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大力倡导与支持,更离不开广大渔民和养殖户们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在发展碳汇渔业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首先要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好碳汇渔业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都能领悟发展碳汇渔业的好处;海水养殖户们也需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解碳汇渔业不仅能为全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也能使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收获可观的经济利益,一举两得。
详情介绍:碳交易:让碳汇渔业先吸碳后产金?
具有战略价值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上述目标主要是通过节能降耗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通过工业手段或者生物固碳来固定并储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来实现,即把減排和增汇视为同等重要的两项措施。“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通过工业手段封存温室气体,成本高、难度大,而通过生物碳汇扩增,不仅技术可行、成本低,而且可以产生多种效益。从而,生物碳汇扩增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巨大的潜力,尤其对我们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应积极发展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体的碳汇渔业,抢占蓝色低碳经济的技术高地。”唐启升院士说。
详情介绍:具有战略价值
被指低投入高产出
唐启升院士告诉记者,我们可以把能够充分发挥渔业生物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对于海洋渔业碳汇而言,不仅包括藻类和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还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
详情介绍:被指低投入高产出
http://www.gdcct.gov.cn/images/info/zt/template1/dt_left_icon01.gif 碳汇渔业的成长烦恼
中国碳交易无定价权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为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CDM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
详情介绍:中国碳交易无定价权
标准和法规尚不健全
碳汇渔业的基础研究不足。我们尚未在碳汇渔业理念的指导下系统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中碳循环的规律等基础性研究,也没有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碳通量观测研究网络。此外,在渔业方面也缺乏较为长期而固定的科研团队、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详情介绍:标准和法规尚不健全
基础研究不足
唐启升院士表示,有目的地发展碳汇渔业,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渔业经济效益,强化碳汇功能,还可具有赚取可观碳信用额度或增加国家碳汇储备的潜力。因此,迫切需要围绕与渔业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循环的动态机制等开展综合研究,并建立相应的长期监测观察台站。这些工作应该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总体行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以重视。
唐启升院士同时坦言,我国对碳汇渔业的基础研究不足,尚未在碳汇渔业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和增汇科学途径等基础性研究,也没有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碳通量观测研究网络。此外,在渔业方面也缺乏较为长期而固定的科研团队、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为此,唐启升院士对发展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体的碳汇渔业提出建议:一是端正认识,强力推动海水养殖业发展,充分发挥渔业的碳汇功能,为发展绿色的、低碳的新兴产业提供一个示范的实例;二是大力推动规模化的海洋森林工程建设,包括浅海海藻(草)床建设、深水大型藻类养殖和生物质能源新材料开发等,进而促进近海自然生物碳汇的恢复和保护;三是尽快建立我国渔业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开展针对性的基础研究,科学评价渔业碳汇及其开发潜力,探索生物减排增汇战略及策略;四是积极参与建立一个全球的蓝色碳基金,推动我国海洋固碳和碳汇渔业建设。
结语
碳汇渔业有着巨大的环保和经济潜力,目前正刚刚起步,从技术到政策再到法律保障等方面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作为碳交易的一环,碳交易体系本身仍不够给力,要让碳汇渔业吸碳后产金,仍需更多耐心。
精彩介绍:国家收储以时间换空间 糖价陷僵局后或先扬后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