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产品市场农业部门批发市场改造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财经 |
分类: 农业经济运行 |
一是科学判断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原因。有的部门认为这次菜价波动是由供求、天气、炒作等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波动;有的部门认为这次波动符合常年规律,仍处在正常波动范围。面对浩瀚的市场,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判断方法远远不能适应要求。
二是研究培育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农产品经纪人是市场经营主体之一。现在有的部门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是市场经营主体,要不断培育壮大,充分发挥其在市场流通中的作用。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究竟应该是谁、如何培育市场经营主体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同时,要深入研究批发市场的公益性特点,对公益性定位及时发出声音,在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方案中要明确提出并重点强调。这些年外资正在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和益海嘉里等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兼并收购步伐,深入到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粮食购销等领域,贯穿了农业整个产业链。我们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研判外资并购对农业产业、市场供应、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是农业部门创新产销衔接工作方法。近年来,“卖菜难、买菜贵”问题时有出现,在实践中产销对接、农超对接的作用十分显著,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作用,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是研究建立农产品成本价格联动机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城市流动,农业生产成本刚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理清成本价格的变动关系,研究建立成本价格的联动机制。
五是建立完善信息采集发布和市场预警体系。有观点认为在农产品市场运行中,存在“一个品种生病、其他品种跟着吃药”的情况。这种观点是很有价值的,如何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分品种监测预警体系,需要探索。“菜篮子”产品生产信息是弱项,产地价格信息是弱项。有人认为各部门发布的信息,农民看不懂、用不上,存在数据不一致和观点矛盾的情况,需要抓紧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发布制度。
六是研究农产品生产、贩运、零售环节的利益关系。对于前一段的蔬菜价格波动问题,社会上普遍认为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情况,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如何妥善处理好各环节的利益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提出我们的意见。
七是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评制度。不少专家和部门呼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考核。因此要利用好国务院赋予农业部门的牵头职责,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一些部门提出要加大生产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主产区“菜篮子”产品调出的奖励机制。
八是探索建立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的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虽然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这一轮菜价波动中又被提及,可见其重要价值。从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强化职能手段,争取政策支持营造氛围的角度要加强探究。
九是推动农产品市场立法。针对当前批发市场建设管理制度混乱、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一些部门提出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立法进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对我们越来越有利,如何加快推进这项工作,需要抓紧思考。
十是防止对农产品供求形势的过分渲染和炒作。近年来,时有媒体对农产品市场问题过度炒作。炒作中最易受伤的是农业,损失最大的是农民。一个不实事件、一个马路传言、一条小道消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国,对一个产品、一个产业、一个地区造成重大损失。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科学引导舆论,防止过度炒作,减少农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