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策执行力:现代农业软实力之三

(2011-02-27 13:21:13)
标签:

惠农

落实

和谐机关

现代农业

机制

财经

分类: 公共关系

过去谈执行力,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团队。在农业产业领域和行业系统如何提高执行力需要研究。

夯实政策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中央强农惠农的政策部署不折不扣的加以落实,把抓落实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政治要求。

现实中有这样一些情况,农民总是担心如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确保不走样、不出圈,确保好政策落实好,确保好http://s1/small/647e2163g9d3cc40e30f0&690事办好;农业部门担心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的盲目乐观情绪、忽视懈怠倾向、挤压侵蚀问题影响重农抓粮的效果;社会公众担心,现在的干部有不少是离开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大门的“三门”干部,70、80年代出生的干部逐步成为工作的重要力量,这些干部中有不少同志没有经过基层工作和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对农业农村的足够了解,缺乏对农业生产的亲身体验,与农民深入接触也不多。消除这些担心和疑虑应从执行力建设加以思考研究。这不只是体制机制问题,也不是法律体系不健全问题,而是执行力问题。

执行力是农业发展的核心软实力。

(一)夯实来自基层尊重农民的科学决策机制。

出台政策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基层无所适从。科学的决策机制需要走出大楼、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坐在大楼里出不了好政策、好办法。要真正贴近农民,多搞些蹲点调研,到村里住几天,到农民的炕上坐坐。不能满足于坐车转转、下车看看;要真心诚意地倾听农民的心里话,不能只听想听的、只看想看的、只去求证自己想的是对的;要真诚融入农民之中,接纳农民意见,尊重基层创造,从实践中寻找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今年新春伊始,农业部派出113名机关干部,用一个月时间深入100个乡、1万个农户,查民情、听民意、纾民困、解民忧。了解他们在重农抓粮方面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操心什么,担忧什么;了解他们对农村发展关心什么,盼望什么,需要什么,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调查组所到之处,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二)夯实令必行行必果的落实机制。

对政策的执行虎头蛇尾,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往往导致好政策没有好效果。对重大决策部署,有的及时主动抓落实的意识不强,有的还停留在开会部署和发文件层面,不能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对全部督促检查工作落实的工作手段有待强化,目前在人员、保障等方面还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工作的落实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谁部署、谁落实”的责任机制还不够完善,协调重大督查事项的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

执而不行,行而不力,这是农民群众甚为担心并倍感头疼的问题。执行力就是一种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农业系统不少领导干部都精于业务,强调业绩,而疏忽管理、畏惧落实中碰到的难题。尽管他们也知道落实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各种制度,但往往不能持久地执行,有时制度的制定者竟然成为制度的率先破坏者。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系统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有令必行、有行必果,中央的好政策才能受到好效果。如何才能做到?措施并没有新招数。无非是定责任、定目标、定任务,逐项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加强调研督导,掌握进度,总结经验,跟踪问效,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坚持奖罚分明。对粮食生产来说,对主产区地方政府、让埋头苦干业绩突出的干部和农民要大大方方的褒奖。让因工作不力减地、减粮等庸懒无为、不求进取者“挨板子”,形成一抓到底、崇尚重农抓粮的鲜明导向。

(三)建立高效农业行政运行机制。

如果行政机制高效合理,就可以使得各种行政力量畅通无阻地传递,并在机制的综合、整合、加速以及惯性作用下,达到“1+1>2”的效果,产生强大的综合效应;反之,如果行政机制不合理,行政主体之间相互分裂甚至相互摩擦,就会使得各种力量相互抵消,严重削弱整体的合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部门面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原有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甚至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因此,通过不断完善机关运行机制,能够促使我们切实转变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指导和调控方式,切实纠正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不及时和跑冒滴漏等问题,确保强农惠农政策不打折、不走样、不缩水,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要强化统筹协调机制,促使整体合力得到充分发挥。重点解决一些机关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重具体轻统筹的问题。比如,热衷于履行具有投资权、审批权、决策权的职能,对摸情况、提建议、解难题、搞服务的职能投入的精力不够,并且过于追求本行业、本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综合部门善于统揽全局但不“越俎代庖”,专业部门精于并致力于研究解决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配置行业资源、制定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强化执法监督。解决事业单位和社团存在职责定位不清、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等问题,切实发挥对政府机关运转的支撑保障作用。

二是解决权责不一致及缺位、越位、错位问题。一些具体工作的责任不是十分明晰,有的工作涉及几个部门或单位,执行中存在多头管理,遇到应急问题就互相推诿,影响工作有序开展。一些地方、部门、处室、事业单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权责关系出现不平衡和错位,有的社团组织建设不规范、民主议事程序和内部管理混乱。这些是软实力的大忌。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加以解决。

三是强化有效激励措施。2010年农业部率先实施的绩效考核就是实现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防止鞭打快牛,苦乐不均。对一些同志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加班,长期超负荷工作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要给予关注。部分机关干部疲于应付,工作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深入基层少,对承担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部分干部对权责一致的理解简单化,协调配合沟通意识不强,认为凡是本部门的职责,其他部门就不能参与,要么就交给别的部门全权负责。

四是强化和谐机关文化创建。一些农业部门机关的文化建设还缺乏明确定位,缺少统一规范,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尚未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提高。可以开展行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提炼和培育农业部门机关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和谐的机关氛围,提升干部职工精神风貌。可以把新闻发言人队伍打造成农业系统的形象代言人。可以通过设计确定具有农业特色、代表农业部门机关文化的徽章,印制具有统一徽章的信笺、名片、文件袋等展示价值理念。通过规范机关文明用语,尤其是对外对内极为重要的新闻、值班、审批、信访、传达室等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精神面貌要体现机关风貌,用语要规范文明礼貌,运行体现规范高效原则。机关公务员上班期间要注意衣着形态、言谈举止,时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