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标准答案”绑架的苦恼

(2011-01-30 11:11:42)
标签:

中国

标准答案

《星球大战》

想象力

一个萝卜一个坑

教育

分类: 校园杂侃
               
    某中学期末考试语文卷的作文就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叙述了以上视频的内容,95%的学生是以“苦难”“成功离不开苦难” 为话题而写的,只有5%的同学以“抉择” 为话题。结果前者均被视为离题作文, 于是许多学生都怀疑自己的想象力也许被“标准答案”绑架了
 
    社会的多元化,使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大。在此同时,多元的社会也需要有多样的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人尚且有如此远见识,但今天的管理者或许太过专注于管理的整体性,归一性。学生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思想在默默无闻中被禁锢,青春的激情也被消耗在无体无止的时间中。看到学生规规矩矩,不由喜上眉梢,成功之管理,成功之经验,到处传经送宝,可笑而可悲。
  一直以来,“标准答案”似乎成了教学考试的定式,不管与“标准答案”相佐的其他答案有没有合理性,是不是正确,我们都习惯于打×,如同现实中的“一票否决”,毫无商量的余地。
  毋庸置疑,考试得有权威性,但权威不等于唯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合理就是权威,就是正确。特别是感性的学科,诗歌有同题诗,也有很多描写同一景观的诗,只是因为各人看的角度和心中的感受不一罢了;所谓人各有好,对某篇佳作里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不同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这也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如今教学很讲究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的理解就是合理想像,这样的判分标准,显然走向了反面,是在约束学生的思维和想像,折射出长期以来唯教材论、唯权威论的教育积习。不久前,有关中国学生想像力排名靠后的调查结论曾经引发社会广泛热议,为什么会如此?从这样的“标准答案”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如此排斥性、禁锢性教学不把学生培养成“井底之蛙”才怪。http://s1/middle/647d8075g9b07b70c1bd0&690
    一个人口大国不能成为创新大国、不能成为人才大国,的确是一个国家教育的耻辱。其中最大的问题,来自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方式方法都出现了根本性的问题:是把人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还是把他们改造成唯唯诺诺、按部就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镙丝钉?前者,需要的是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而后者,只需要标准答案,只需要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只需要学生的记忆力即可!
    想起西方一些教育和社会发达国家,他们的孩子,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就和家长、和老师一起去图书馆钻研,去查资料,去探索诸如二次大战的成因及后果,以及历史评价等宏大的课题,不要预先给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原因,分析答案。
    而我们的教育,则是观念先行,对标准答案不可越雷池一步,尤其是在语文课程上。连高考作文,基本上也都是道德价值观优先于思辩和表达能力本身。中国的教育像是一把锁,而不是一把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
    我们看《阿凡达》或者《星球大战》,总是惊叹于人家的想象力之丰富。这类影片,我们拍不出来,原因倒不是缺钱,而是缺想象力。而想象力绝不是来自编剧和导演,是来自从小开始的教育。“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真理。没有奇思怪想,不会有相对论;没有奇思怪想,人类也就永远呆在地上,不会上天入地下海,探索太空。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的教育太注重“标准答案”,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也只会塑造出千人一面的人才。只有让孩子活出真实的自我,不阻挠他们的奇思妙想,创新、发展才会离我们愈来愈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