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

(2024-09-04 15:17:49)
标签:

文化

分类: 浅笑安然(散文)

众所周知,“上善若水”一词是一则成语。这则成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其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其大意是说:“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而,近于大道。水居于低之地,思虑深邃宁静,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正因为水不愿争锋,才不会有忧虑。”

很明显,这段关于“上善若水”的阐释,分别从“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七个方面凝练地概括了水的品性。

正如老子所言,看似寻常的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美好德行。它无色无味,沸点即化,零点下则结冰;它在方为方,在圆成圆;只往下游,遇阻则止;虽柔软无骨,却可穿透顽石;质本洁净,遇污则污,沉淀之后,清纯如故。世间万事,情同一理。倘若人之居住,心灵,给与,言语,为政,行动能如水那般随遇而安,随机而为,则万事无忧。

就上善若水的字面意思而言,上,为至高。而“上善”,则有最好的善良,最美的善意,最高的善念之意。“上善若水”一词,强调的便是水美好的品性。水,之于万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生命之源,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除了滋养万物之外,还有更为美好的德行值得崇尚和弘扬。这,便是充满智慧的老子留给后人的哲思——上善若水。老子借此既赞美水柔弱处下的德行,也教导人们做人应如水。水的品性与高尚的人格有共通之处—— 一是柔,二是甘居低下的位置,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在老子看来,这正是具有理想人格的谦谦君子所应具备的品质。因此说,上善若水,不仅是一种处世之道,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只有具有上善若水品性的人,才能厚德载物、从善如流。

近日,看到一段对“上善若水”含义的精彩阐释,真是受益匪浅。这段话说,水的智慧在于:你高,我便退去,绝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绝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绝不撇下你的孤独;你静,我便长守,绝不打扰你的安宁;你热,我便沸腾,绝不妨碍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绝不漠视你的寒冷。从这段话里,我读出了水的善良和低调,还有水的包容和坦荡,更有水的睿智和谦逊。

剖析水的内涵,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具有包容性,它能包容一切,可收纳细小的溪流,亦可容纳江河湖海;其次,是适应性,它能适应任何环境,无论高低、大小、冷热,都能适应;再次,是谦逊性,它总是处于低位,不争上游;最后,是智慧性,它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水,既然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自然是值得人们效仿和学习的。

有这么一则故事,似乎可以看做是对“上善若水”的深层阐释: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他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却在湖边遇见了一位静坐观水的智者,便满是怨怼地将自己的境遇絮叨了一番。智者没有说话,只微笑着将他带回家,随之从地窖里搬出一大块坚冰,吩咐商人砍开冰块。商人拿起斧头,用力砍了一阵子,但无论怎样使劲,冰面也只留下一些细微的砍痕。商人一次次抡起斧头全力劈凿,冰块却依然如故。见此,智者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熬煮。一会儿,就见冰块渐渐融化。智者这才语重心长地对商人说:“其实,你看到冰块融化的过程,就是成功人生的七种境界。”商人不解,智者解释说——首先,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是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是坚如钢铁,这便是水百折不挠的品性;其次,水化为气,气聚集形成聚力,变得力大无穷,这是水聚气生财的品性;再次,水净化万物,滋润万物,无怨无悔地接纳,这是水包容接纳的品性;第四,水总是自高处往下流,遇阻挡之物则绕行,这便是水以柔克刚的品性;第五,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它高至云端,低入江海,这是水能屈能伸的品性;第六,水有一颗善良的心,它哺育世间万物,却从不索取争夺。这是水周济天下的品性;第七,水散即飘忽于天地之间,有着最为坦荡的洒脱与自由,这是水功成身退的品性。智者话音未落,商人即跪拜谢恩。此刻,他彻底打消了自杀之念,决定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

生活中,人们喜欢把“上善若水”四个字作为座右铭高悬于厅堂之上,这便是水对世人无言的引领和濡染。惟愿我们都能像水一样,以低调、包容、接纳的姿态,起善念,动善心,行善举,做一个善良、坚强、富有柔德和智慧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水之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