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舍生忘死好男儿

(2023-08-20 11:24:28)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物风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一桩桩、一件件几乎被遗忘的重大事件和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物形象虽已渐行渐远,但其本身所涵盖的大意义却日久弥新。抗美援朝战,就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在这场让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骨肉分离的战争中,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儿女为之付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忠诚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雷忙柱烈士,就是这无数平凡英雄中的一名普通战士。

雷忙舍生忘死好男儿


柱同志,于1933年出生在白水县冯雷公社西文化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四兄弟中排行为二。他中等个头,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长相硬朗俊美。看上去,显得十分精神和帅气。他十三岁时,父亲便撒手人寰,是大哥帮着母亲把他和年幼的两个兄弟一手带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苦的生活,使雷忙柱过早地成熟起来。他孝敬老人,对手足兄弟呵护有加;他勤恳能干,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家里,常常和母亲、大哥一起去地里干活,一起忙里忙外地做家务。由于性格耿直,个性倔强,他一向敢作敢为,只要是认准的事儿,就一门心思干到底。正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性格,养成了他雷厉风行、勇猛无比的可贵精神。

1951年春天,旱情十分严重,田里的麦苗几近枯萎。为了缓解旱情,讨个好彩头,村上决定遵照惯例打社火祈雨。在那个苦寒的年代,这似乎是唯一可以宽慰人心的办法。为了表示求雨的虔诚,雷忙柱带领一帮年轻人,挑着水桶,去距离村庄二三里地的小河里挑回河水祭神。那条羊肠小道,蜿蜒崎岖,陡峭难走,但他还是一马当先,挑着水走在前头。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他们却因挑水劳动挥汗如雨,但大家都异常兴奋,只希望能祈到雨水,解除旱情。

打社火时,年轻人对踩高跷这种难度较高的表演都望而却步,雷忙柱却带头踩着最高的高跷,甚至还抱上大侄儿一起献技。他用绳子把侄儿绑在腰间,踩着晃晃悠悠的高跷,稳稳当当地做完全程演出,迎来了一阵阵喝彩声。乡亲们都夸他胆大心细,做事胸有成竹。

因为从小就参加生产劳动,雷忙柱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野”着长大,养成了无惧无畏、勇于担当的可贵品质。

1951年春末,政府号召广大青年勇敢从军,积极参加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去。敦厚的大哥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响应号召,可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二弟忙柱立刻表示反对。他坚决不同意大哥去,他说:“大哥,你性子太弱了,根本不适合打仗。”说着,他拍拍自己的胸部,笑呵呵地说道,“你看我,性子野,体格又这么健壮,打起仗来,我一定行。再说了,我今年刚好满18岁,向来又喜欢抱打不平,真到了前线,绝不含糊!大哥,你就安安心心在家照顾好咱妈和两个兄弟吧。”

大哥舍不得他去,还想争辩。

忙柱急了,嚷嚷道:“大哥,您只管放心。要论打仗,我一定比你行!”

就这样,忙柱硬是说服了大哥,决定自己去前线。经过县兵役科的简单目测之后,雷忙柱很快就成了一名待战的新兵。

临行前两日,全家人去县上看望忙柱时,正赶上兵役局请即将出征的新兵吃饭,大家便一起吃了顿烩菜。吃完饭,一家人依依话别。回家时,大哥牵着骡子走在前头,老母亲和四弟骑在骡子背上。走到桥沟,因为沟路崎岖不平,骡子忽然打了个趔趄,卧倒在地。老母亲的一双小脚还被骡子压在了肚子下面。兄弟俩吓傻了,赶忙吆喝骡子起来,救起母亲,这才发现母亲的脚肿胀得很厉害,她疼得直呻吟。受此一惊,想到儿子远赴异国征战,自此一别,生死难卜,老母亲更是心如刀绞,泪眼汪汪。

第三天,雷忙柱要随军出发了。大哥还是放心不下,急忙赶去送别,一直送到蒲城县城里。临别时,大哥含泪对他说:“二弟呀,当兵是个苦差事。这回赶上打仗,更是提着脑袋的危险差事,这下可苦了你了。到了朝鲜,果真上了战场,那子弹可不长眼睛啊,你得多留神,一定要护好自己。”

忙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笑说:“大哥,您放心,我会留神的。你们在家,也要照顾好咱妈,照顾好你们自个儿。”

大哥又含泪叮咛:“你一定要浑浑全全地回来。等你回家了,哥就给你完婚。你知道,女方那边,咱已经给了人家二十石麦子做礼金。要不是你去当兵打仗,这婚立马都能结。”

忙柱顺从地点点头,答应大哥一定活着回来。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出发的时辰到了,兄弟俩还有说不完的贴心话。但军令如山倒,兄弟二人只好依依不舍地挥泪告别。可谁知道,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雷忙柱随部队从蒲城出发,坐车直达西宁,新兵团在西宁接受了两个月的训练。这期间,雷忙柱刻苦练习杀敌本领。由于表现突出,他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7月,这些经过短暂训练的新兵直接就上了朝鲜战场,雷忙柱被编入志愿军一师二团的重炮连。当时,朝鲜战事吃紧,新兵一入朝,即刻就进入了紧急而严酷的战斗序列。此后,在近两年的战火洗礼中,雷忙柱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且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他胆大心细,对身边的战友多有关照;他善良勤恳,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总是冲在最前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雷忙柱寄回的家信中,不难看出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说:“虽然这里生活很艰苦,但战友们打败美帝国主义的意志绝不动摇。我也发誓:不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绝不回家!”这,就是共和国的忠诚战士!其豪言铿锵,令人激情澎湃;其铮铮铁骨,令人钦佩敬仰;其风骨峻峭,令人肃然起敬;其大义凛然,感天动地!

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尾声,我军在战略上也日趋主动。为了促进朝鲜早日停战,中朝部队从1953年5月13日开始,发动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这次战役,志愿军采取“稳扎稳打,由小到大”的方针,一举突破了设防坚固的南朝鲜军四个师的阵地,收复了很多土地。就在这次战役中,雷忙柱所在部队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把隐蔽在防空洞里的朝鲜百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由于转移人数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到处是纷飞的炮火和弥漫的硝烟,雷忙柱和他的战友始终紧张有序地指挥百姓转移。防空洞上空,炮弹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阵紧似一阵,一声紧接一声,大家的心情越来越紧张,脚步也越来越急促。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雷忙柱跑前跑后地督促、提携转移的群众。忽然间,一发炮弹带着强烈的震颤声呼啸而来,这是防空洞即将遭到猛烈轰炸的前奏。就在雷忙柱意识到灾难即将发生的瞬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进防空洞,使尽平生力气,将洞内剩余不多的百姓一个个推出洞外······刹那间,防空洞被炸塌了,巨大的气浪掀起一团黑烟,在四周弥漫。得了救的百姓,哭着喊着呼唤着他的名字。可是,雷忙柱同志再也听不见人们的呼喊,他把一腔热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洒在了捍卫正义的事业上······大家想把他刨出来,可是,又一发炮弹袭来,一团黑烟席卷了整个上空······就这样,在这场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之时,雷忙柱同志却没能熬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噩耗传来,举家悲痛。老母亲因过度悲伤,几欲昏厥。大哥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两个弟弟眼泪汪汪地哭成了泪人。尤其想起忙柱献身异国,尸骨难回,家人更是悲从中来,泣不成声。数十年来,雷忙柱烈士埋骨异国他乡,给亲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母亲更因思儿心切,忧郁成疾,最终郁郁而逝。

令人宽慰的是,2023年2月,雷忙柱烈士的四弟雷银柱接到了一位来自辽宁通化的热心志愿者郑先生的电话。郑先生告知他:经查实,雷忙柱烈士埋葬在朝鲜开城市的十号公墓里。对四兄弟中唯一健在的小弟雷银柱先生来说,离家六十余年的二哥终于有了确切的下落!虽然这一消息是关于二哥遗骸的,但心里还是得到了些许宽慰。雷银柱先生想:如果能把二哥的遗骨接回中国,让他魂归故里,安葬在家乡的土地上,也算是对逝去的父母和兄弟最好的告慰了。

惟愿,雷银柱先生的心愿早日实现;也愿,雷忙柱烈士的遗骨早日迁回故土,永得安息!

舍生忘死好男儿

此为雷忙柱烈士遗照和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