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要问全世界哪个国家的汽车品牌最多?毫无疑问是中国。当然谁都知道这里有很多都是合资品牌,剔除合资外,实际上无论海外收购还是自力更生,所谓的“国产品牌”从数量上讲现在其实也是世界之首,试想下,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德国和日本也没有像今天的中国那样,几十个本土汽车品牌百花齐放,甚至很快就会有一堆你未曾熟悉或者知道的新品牌走出家门,它们来自何处?我来告诉你,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催生我写这篇小文的灵感来自于前不久看到的一条新闻:据Google搜索引擎的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全世界范围内网民使用Google搜索汽车品牌最多的是丰田,它在全球74个国家中占据了榜首,这无疑证明了丰田汽车依然是全球汽车头牌,但是报告中显示中国使用Google搜索第一的也是丰田,这个太神了,难道“翻墙”也算吗?排在第二的是宝马,占了51个国家。第三名同样让人感到十分诧异——韩国现代汽车。
英雄也问出身
商业帝国中,品牌无疑是重要的,英雄也问出身。要不然怎么会有品牌溢价这门学道,可口可乐的一个商标值上百亿……回到国产车的话题,在汽车行业里有个不变的法则是:越是高档车,利润越高,品牌在当中起到了至少15%的盈利份额。下面这几个牌子,个顶个的“神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宝沃—你到底师出哪门
“德国宝沃”这四个字伴随着宝沃BX5的推出再次尘嚣而上,宝沃不假,德国也不假,但如今放在一起就是真的假了。宝沃的确是个德国牌子,当年写国外的翻译稿时,就注意到了它的一款车,伊莎贝拉(Isabella),德国人对这款经典老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上世纪50年代宝沃确实在德国很有地位,但请注意,那是一九六几年的事了,之后宝沃就破产了,宝沃这个牌子封存了半个世纪后,被北汽福田重新开机,更值得玩味的是宝沃的CEO华立新曾是戴姆勒中国的一把手,主管过奔驰商用车在中国的业务……
北汽福田买下宝沃,注册地变成了北京市密云区,自然就应算是国产品牌了,是北汽福田进军乘用车市场的一条路,据说还要杀回欧洲去,至于“德国宝沃”的说法,只能说算一个很“聪明”的宣传手法吧,“德国”二字对于北汽福田来说太重要了。不过之前开过BX7,说真的,驾驶感受并未让我体会到任何德国车该有的表现,BX5怎么样?我们的杂志上会有介绍。
斯威—马特拉齐比你有名
实不相瞒,在此之前我真不知道斯威这个牌子,直到它问世后,我又捋了捋它的出身,“SWM”最初是个意大利摩托车牌子,80年代经营不善关门大吉了。后来东方鑫源控股收了它,顺带手收了宝马在意大利的摩托车工厂,复活了这个牌子,取名斯威。
故事讲到这并没说完,如何造车?鑫源和华晨有个合资公司,叫华晨鑫源,这就耳熟了吧,金杯呀。可那是商用车,如何是好?华晨不是还跟宝马有个合资公司吗(这一圈烧的,我校对了好几次),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类似宝马x5的斯威X7,这种低级甚至令人生厌的做法还不如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具”一事。
是球迷肯定都知道马特拉齐,世界杯上挨了齐祖一个铁头功后,几乎成了齐粉的全民公敌。前些日子,马特拉齐来中国了,在鑫源的大本营重庆,代表国米和斯威签署合作项目。可我真想替齐达内说句话:斯威是谁?马上走开!马特拉齐,哥们儿记你一辈子。
汉腾—众泰皮尺部的“奸细”
宝沃、斯威后,汉腾更“神秘”,汉腾是众泰所属的铁牛集团成立的一家公司,开始打算叫“蓝图”,后改名汉腾。寓意汉腾盛世。名字好听,解释也让人振奋,可这LOGO的确LOW,再看看车,里里外外透着“人尽皆知”。
WEY—长城的两条腿走路
WEY,源自长城汽车老板魏建军的姓氏,脑海中闪现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等。
WEY作为长城高端SUV品牌而立足,是哈弗的一个向上延伸,我对做工和用料一点不担心,对于长城来说这并不难,关键是底盘系统还是直接照搬哈弗吗?很遗憾,目前WEY公布的消息太有限了,这就更加值得人们关注。H6曾有月销7万多台的惊人数字,而届时的WEY呢?不能光指着哈弗一个牌子,两条腿走路更稳当。
LYNK&CO—吉利的高级成衣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去年应当算是转型成功的元年,而真正的厉害之处就在于LYNK&CO这个牌子,暂且称呼这个牌子凌克吧。从最早曝光的概念车来看,你可以将它等同于新生代的沃尔沃XC40,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姊妹车型,除了同步进行和推出外,甚至还会先于沃尔沃。它肯定会在欧洲销售。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还记得凌克的老板李书福的那个绰号嘛?狂人。给个期待:凌克——中国的雷克萨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