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的乘法口诀>>听课后记

(2012-10-23 22:26:41)
标签:

宋体

乘法口诀

小雨伞

课堂

新课程改革

杂谈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敖校和傅主任亲临教学班级聆听新教师乐老师的“5的乘法口诀”教学,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敖校做了精辟的点评。

5的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前面新知的铺垫,学生掌握了求几个几列乘法算式的方法,这节课对他们应该没多大问题了,也就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编口诀了.但学生还存在着对乘法和口诀的具体含义不很清楚、口诀编制的方法还不熟练等实际问题,教师应考虑到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意义上
  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的知识起点,而不是理想化的。应该考虑学生会怎么说,怎么做。而不是想让学生怎么说,怎么做。应该考虑怎么去引导学生,考虑怎么抓住课堂的生长点,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而不应该是预设了理想的课堂,而被现实弄得束手无策。 

小乐老师在一开始的谈话导入环节中,从用“5根小棒摆出一把小雨伞”引入,2把小雨伞要几根小棒?3把?4把?5把呢?1个5是多少?2个5是多少?3个5是多少?4个5是多少?5个5是多少?它们什么相同?5是什么?然后,导入新课

但遗憾的是小乐老师在展示学生说明口诀的图形时,处理得有些急,没有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作用,自己说得太多,在这里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的机会,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全过程,不但较好的理解了口诀的来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对的错的都引发学生自己来争论,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节课我感觉还是有可圈可点的:

 1. 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

2. 学生发言积极;

3. 课堂组织教学较好;

 总体上说,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这些困惑: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在我们的思维中这样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怎样才可以放得很开,但是又不会让整个教学脱离主体教学,不会走到以儿童为中心的极端,这需要教师在授课中把握好,即时调控。学生方面,反馈到哪里为止才合情合理,才不会跑调?我想这些问题只有努力,才能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才可以更好地调控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