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财富=起始本金 X 年均复利 X 时间
一个人除了最基本的工资收入之外,其他致富的渠道和途径还有千千万万,但是证券市场确实是一个合理且合法的致富途径。
如果想在证券市场混出点儿成绩来,这将取决于上面这个公式,后来的三个参数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终差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就是前两项了:起始本金和年均复利,时间上差别不大,人的寿命都差不多,要是有区别那就是步入证券市场的时间和步入持续盈利的轨道的时间了。
在证券市场里面,能够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我眼里没有高低之分,没有优劣之别,只有是否合适自己的区别,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靠此方法自己能否能够持续的、稳定的保持超过GDP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
因为太低的增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购买国债,企业债呢。
对于业余学习投资的我来说,不与你比,不与他比,不与沪综指比,不与深成指比,不与天比,不与地比,只与GDP比,能达到1-2倍的GDP增速那就堪称完美了。
如果能够保持15%的年均增速,也就是5年翻番,10年4倍,20年16倍,30年60倍,那么假设你在30岁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投入起始资金10-20万元,那么到60岁时,你的财富将会有600-1200万之间。
上面的财富,还不包括你在30-60岁之间追加投入的资金,我想按照5年翻番的速度,60岁时基本上会有1000万左右的财富了,如果再能保持每年5-6%的保值增值,每年会增加50-60万的财富,算上本金足可以颐养天年了;
看看我们的证券市场,看看我们的企业估值和业绩增速,看看5年左右的一个牛熊轮回,足以支撑我们5年翻番的业绩可能;
但是我们太多的人,总是盼望着快速致富,投入证券市场几万元,一夜之间或者1-2年内盈利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尽快达到自己的财富自由,这个心态和现实生活中盼望买彩票一举中百万、千万大奖的心态如出一辙。
从2011年,企盼着自己能够在余下的30年内实现5年翻番,10年4倍的业绩增速,以目前投入的资金测算,30年后到自己60岁左右退休时,市值将会达到几个亿的级别,想想可能吗?至少现在的我是不敢想象的,单看5年翻番的业绩可能性很大,甚至5年2-3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看到30年如一日的保持着这个盈利记录,那对于自己好像太难了,更不用去想5年2-3倍,10年5-10倍了,30年上百倍的盈利记录了。
所以,对于未来自己不会期望很高,坚持低估价格买入,合理价格中长期持有,充分享受和利用企业增值带给我的财富增值的机会,这样的企业,纵使遇到了超级经济危机,无论他的股价如何下跌,回到起点的概率很低很低。
09年初二次进入股市时,购买了三只股票,当年大约获利一倍左右都卖出了,沾沾自喜,现在用后视镜看看:
股票A,从09年那时购买其到现在,股价上涨了大约6倍,今年动态PE不到10倍,未来5年业绩大约至少增速1倍,年均增长15%,假设持有到2015年估计盈利达到15倍;
股票B,从09年那时购买其到现在,股价上涨了大约2倍多,今年动态PE不到10倍,未来5年业绩大约增速2倍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假设持有到2015年,PE恢复到15倍左右,估计盈利达到10倍左右;
股票B,从09年那时购买其到现在,股价上涨了大约1倍多,今年动态PE7倍左右,未来5年业绩大约增速2倍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假设持有到2015年,PE恢复到15倍左右,估计盈利达到8-10倍左右;
基本上持有6-7年左右,盈利都可以达到一个10倍盈利的级别,这还没有考虑到超级牛市的放大效应,而且基本上不用自己费心费神的去思考,去计算,他们基本上都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甚至是世界性的龙头,所以在股价低谷期间买入后就是持有了,剩下的就是等年报半年报的时候看看报表而已了。
所以,我们经常不免感慨颇多:憾失一个10倍股,甚至一个20倍股呀,如果当初我持有它,那就......其实不是憾失,因为自己当时买入的时候就没把他当做一个3倍股,5倍股,10倍股对待,上面的那三个股票,我当时就认为他们股价增长100-200%后就体现了他们的价值,未来涨到哪里,从来没有认真计算过,想过。后来3-5年后用后视镜才发现他们已经上涨5-10倍了。
好了,那我就静待252的2015年年报吧。
总之,没有那么多的贪婪,就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和抉择,
世间一切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据此投资,盈亏自负,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证券市场生存哲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