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韩寒

(2012-11-21 20:31:38)
标签:

杂谈

    2007年冬天,我在荣昌中学上高三,当时的我痴迷游戏,荒废学业,彼时彼刻的那些少年令我记忆犹新,但全部摊开了说,也没了乐趣,无非就是翻墙了上网了被狗咬了被班主任抓了。我记得有一天特别冷,我和我一老乡在操场偶遇,近在咫尺打个招呼就走显得不够亲近,于是便聊了起来,他对我的印象还保留了初中时期一头扎进小说里面的愣头青年,于是就投我所好谈起了文学。当时的对话特有意思,他说:你知道韩寒吗?我觉得他的《三重门》写的很尖锐。当时的我很SB的带着耳帽听不实在,再加上韩寒两字叠音,我只听清楚了一个韩字,我的性格是死不认输,于是开始回忆谁的书尖锐,那个韩什么是谁,灵光一现之际我想起我父亲给我说什么敖写的东西很尖锐,于是我脱口而出:是的,我也喜欢韩敖。那是我第一次听见韩寒的名字,现在想起,我真TM是一个俗人。

    韩什么就是韩寒,什么敖就是李敖,时至今日,我还在看他们的书。现在的李敖,行将就木,我估计我还没看完他的书他就会死掉,等他死掉我再写他。先说韩寒,这丫最近有些麻烦。当然我不是要写他的麻烦,我只是说我眼中他的文字。

    高中毕业的夏天,我看了他的书,就在我家的烂沙发上,当时很热,直接过了四十度,我爸爸问我在看什么,我说:《零下一度》。我爸说这孩子热的慌,回头就把空调给装上了。说实话,当时的我还在一个很容易就迷恋上谁崇拜上谁的年龄,当时觉得这本文集写绝了,语言犀利,段子搞笑,还透着一股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气息。里面的《兄弟成长于天蓝年代》《小镇生活》我现在也很推崇,原因是我也爱好踢球,我和我的兄弟们结识在天蓝里,散落在蓝天下。但后来感觉淡了,原因无他,只是我张大了,后头再看《零下一度》觉得也不过如此,但就当是而言,它带给我的震撼绝对不比后来《白鹿原》带给我的震撼小。客观的说,《零下一度》颇有一点二十岁之前天下无敌的感觉,不管就读者还是作者,在很多程度上,它有着所有少年的成长共性,能引起共鸣。再后来点的《像少年拉飞驰》就差了点,不予评论。

    再说小说,《三重门》、《长安乱》、《一座城池》、《他的国》、《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就驾驭文字的角度而言, 1988定然是最好的,故事虽然简单也讲的清楚,其中在旅途的感觉让人向往,对这个世界的荒诞也写的深刻,入木三分,在我看来,这篇已经能甩下一些在作协的人一条街了。《三重门》其实不咋地,唯一能拉出来说说就就是它立意很大,评判了教育。也是这点赢的了学生的赏识,于是火了起来,但就文字本身而言,其实还是很青涩,有点做作,当时不知,误把流行当经典,《三重门》的象征意义比它本身的文学意义要大很多。当然的是,那个时候的韩寒,真的太小了。

    现在他三十岁,三十岁的时候张贤亮在琢磨怎么吃饱、李敖典当了他的裤子、鲁迅还在学医。苦难的生活成就伟大的作品,我们不用期待韩寒有更高水平的小说,这些和才华没有关系,主要是看个人经历,如果陈忠实来写赛车,我保证他什么也写不出来,所以我也不必要求韩寒写出个《白鹿原》。

    最后说杂文,韩寒的博客里面发的杂文是很有看头的,从他的杂文里可以看出他的灵性和才华。有很多文章都力透纸背,当然,这样的力透纸背肯定是比不上鲁迅之流,但是和李敖、王蒙等有的一拼,再不济至少可以和王朔比比。《操,你想怎样——几部电影的影评》、《重庆美剧》等都足够的好,你可以说这些只是一些小段子,但是,所谓的才华很灵气都在这些小段子里面。如果你把“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从《滕王阁序》里面拿掉,王勃也就只能just so so了。不管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不管韩寒承不承认喜不喜欢,他都已经是我们这一代的意见领袖了。

    不要对他的期待过高,他的小说基本可以忽略,但是他的博客的确很精彩,《一个》也编的不错,和《小时代》相比《一个》可以叫《大时代》了,我并没有看不起《小时代》的意思——因为我从来不看《小时代》。我相信每一本存在的小说和杂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当年郭敬明抄袭我落井下石骂的猖狂,现在韩寒陷入代笔门,如果实属,我将继续骂下去,如他所写的那样:成长于天蓝年代,我希望看见的是一个流氓般的作者,而不是一个小丑般得木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