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肝”轴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诊疗理念
(2024-01-04 10:26:54)
现代医学认为肝脏和胃肠道在解剖学和功能上存在内在联系,它们之间可通过胆道、门静脉和体循环等进行双向交流,“肠-肝”轴体现了肝脏和胃肠道及肠道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1-2]。“肠-肝”轴具备相互串扰的生理病理基础,其稳态主要依赖肝肠间的免疫交流和胆汁酸-肠道微生物轴的稳定,其内涵在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以及肝脏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2-3]。
另一方面,肝脏受损后,免疫细胞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并伴随胆汁酸分泌异常
“肠-肝”轴学说与中医以五脏为核心的中医经典藏象理论中的“肝脾”理论有异源同理之妙。生理状态下,负责消化吸收及转运营养物质的胃、肠等器官与主运化,敷布精微,生化输布气血之“脾”相类;而“肝”主疏泄,本身即具有调畅脾胃运化、化生排泄胆汁的功能。病理状态下,作为联系紧密的脏腑系统,“肝脾”与“肠-肝”轴均存在相互影响,疾病互传的特点。《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脾失健运,胃肠失司,土病及木,肝失调达,则肝脉不畅,致慢性肝病形成;而肝失疏泄,气血郁滞,浊邪内阻,木郁乘土,又致脾失健运,则脾虚湿蕴,形成类似“肠-肝”轴中发生的病理循环[4]。
在治疗上,“肠-肝”轴疾病如肝纤维化发展到一定病理阶段,常见少食、乏力、腹胀、胁痛及右上腹触及包块等,重者可见腹水。中医辨证多为肝脾失和、
传统中医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基石,以调和肝脾为要进行“肝脾”相关疾病的诊治,并在现代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与“肠-肝”轴相关疾病的应用中取得了明确治疗效果。本文对调和肝脾类中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微环境、保护肠道机械屏障、平衡胆汁酸稳态、调节神经递质治疗“肠-肝”轴相关疾病进行系统性回顾,阐述其药理作用机制与“肠-肝”轴间的关联,旨为调和肝脾类中药的证治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同时从传统中医药角度为“肠-肝”轴相关疾病拓宽诊疗思路及药物选择。
1 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微环境
大
1.1 中药复方
1.1.1 四逆散
四逆散为疏肝理脾之基础方,功擅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为肝脾不和病证之主方。该方君药柴胡疏肝解郁、臣药白芍敛阴柔肝,二者适肝体而合肝用;佐药枳实理气解郁,伍柴胡升降相承,共使气血调畅,肝脾同调,以愈四逆,临床可用于治疗NAFLD等肝脏疾病及UC、IBS等胃肠疾病。
由此可见,四逆散不仅可有效调节肠道免疫稳态,抑制肠道炎症反应;还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进一步减轻NAFLD肝脏脂肪蓄积以及炎症反应,是通过调节“肠-肝”轴病理机制发挥异病同治特色的代表方剂。
1.1.2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为仲景调和肝脾之祖方,具调肝养血、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肝脾两虚、血瘀湿滞之证。方中川芎、当归、芍药活血疏肝、益血之虚、柔肝缓急;茯苓、白术、泽泻益气运脾、运湿泄浊;合用则肝脾同调,疏瘀血、散蓄水,临床用治肝纤维化。
当归芍药散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肝损伤。刘
1.1.3 柔肝化纤颗粒
柔肝化纤颗粒由王振常教授在壮肝逐瘀煎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可滋阴柔肝、活血化瘀、健脾消积。本方黄精、枸杞滋补肝肾、养阴生津;生牡蛎、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泽兰活血祛瘀,5药合用,肝肾同治。黄精、黄芪补肺益气健脾,黑枣补中益气养胃,正气充盛以祛邪外出,并助生血行津。合薏苡仁、虎杖清热利湿解毒,鸡内金健脾消积化瘀,陈皮理气化痰。全方合用则肝肾同治、实脾治肝、补虚泻实。
柔肝化纤颗粒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陈美岑[20]在研究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治疗效果时发现,该成方能有效调控肠道菌群的分布,提高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而降低肠球菌、肠杆菌,并降低内毒素水平,从而减轻对肝脏的肠源性打击;另外还可改善此证型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凝血功能、中医症候积分等,并减小门静脉内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有研究提示柔肝化纤颗粒能调节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值,抑制肝组织激活素A的表达,提高血清卵泡抑素的水平,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组织病理以治疗大鼠肝纤维化[21-22]。
1.2 单味药
1.2.1 黄芪
补气药黄芪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紊乱
1.2.2 茯苓
研究发现茯苓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1.2.3 柴胡
疏肝解郁代表药物柴胡具有抗炎和抗感染活性,其活性组分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和多样性,
1.2.4 陈皮
理气健脾药陈皮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降低小鼠排便率及稀便级和腹泻指数,并改善小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高通量测序技术亦表明陈皮可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纠正门及属水平优势物种,从而改善小鼠腹泻[34];此外,佟常青等[35]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证明,陈皮可促进拟杆菌门相关细菌繁殖,抑制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蓝藻菌门部分细菌生长以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的肠道菌群环境。
2 保护肠道机械屏障
肠道机械屏障又称为肠道物理屏障,作为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1道防线,在肠道屏障结构中占据中心地位,其由肠道上皮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组成,可防止肠腔中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等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对维持肠道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6]。近年来一些调和肝脾类经方及中药保护肠道机械屏障的疗效和优势逐渐得到认可,为治疗“肠-肝”轴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
2.1 中药复方
2.1.1 疏肝理脾方
疏肝理脾方源于柴芍六君汤,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之功,可用于治疗肝郁脾虚、痰浊湿热蕴结之证[37]。方中君药柴胡疏肝理气;臣药茯苓益气健脾;佐药茜草、白茅根清热凉血,地龙、鳖甲滋阴潜阳,湘曲、砂仁健脾化湿;使药白芍养血柔肝,共奏疏肝健脾化湿之功。
而对于特制饲料及夹尾刺激法诱导的模拟小儿厌食症的厌食模型大鼠,疏肝理脾方可改善大鼠排泄率和肠碳末推进率,缓解大鼠进食量及体质量的下降程度,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该方给药后可改善胃及小肠腺体萎缩情况,修复胃肠黏膜结构,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从而促进大鼠食欲,增加其摄食量、体质量,并促进模型动物的小肠运动及吸收功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