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胁痛门

(2023-12-12 16:43:17)

那我们来看哦,第一个是胁痛,这个肋骨这个边边这里痛啊,我们中医,大概都是,在历代的实验里面啊,越来越发现一件事情,就是胁痛噢,要分两边来医,就是左边的胁痛跟右边的胁痛是不同类的。这件事情其实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没有很清楚的在讲,张仲景的书里面,胁痛小柴胡汤、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那些都是两边胁痛都可以医的,所以没有那么明显的这件事情。可是到了后代开始去用比较小的方子,比如逍遥散之类的这种比较,剂量比较轻的方子的时候,就开始牵涉到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左边的胁痛跟右边的胁痛适合用的方子是不一样的。那傅青主的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哦,对,我在选的时候其实到底我是选傅青主的书还是陈士铎的书,其实没有一定,因为很多东西两个人的书里面都有,只是我觉得这个人写得比较清楚就选这个人的,那个人写得比较清楚就选那个人的,就这样而已。那他说左胁痛,左边的肋骨如果有痛,这样子,左边痛会怎么样呢?他说是肝经,那右边的肋骨如果痛的话,他说是肺经,那这件事情也就牵涉到我们中医里面的观念,说是左升右降对不对,左边的气上升右边的气下来,而左升右降这件事情,一直以来,即使是学中医的人,并不见得会很喜欢接受这个观念,同学们能够理解吗?就是说因为气的升降这种事情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事情,而我们人好像总是觉得我们两边这里都是对称的存在嘛,要升一起升嘛,要降一起降,对不对,就是觉得自己的气是这样子的,好像不太能够理解;但是基本上两边一起升的也有,像少阳区块是两边一起升上来嘛,然后这个人的这个气街啊,三焦之腑在气街,气街也是两条腿这样下去的,只是说这个升的力道他会比较靠到人的身体左边呈现,这个降的力道比较会呈现在右边;所以这些开药的路数就慢慢慢慢在我们中医的临床里面发现说,诶,这个左升右降好像有他的道理。实际上日本人他们用这些药他们有些归纳,到后来日本人的书里面会写说,这个方子只能治右胁痛,你左胁痛的时候是没效的,那这个方子只能治左胁痛,右胁痛的时候是没效的,就是他是有这样的很清楚的断定。

那么,那我们来看傅青主这两个方,你看,他认为肝经受邪不通畅的时候要怎么做啊?这个黄连是清肝热的,不过他的吴茱萸炒过的黄连的话,那就是所谓左金丸结构啦,左金丸本来在临床上是用来治那个吐酸水的啊。那柴胡当归,那你看疏肝的药里头有柴胡之外,还有疏肝非常强的青皮啊,青皮的话是治肝癌都可以用到,很强的,那这个,然后通血的,桃仁、川穹、红花,就是等于是疏肝气以及打通肝经、肝这个区域的血分为主,也就是你要把肝血疏通,然后让肝气能够冲得上来,这样子左胁痛就可以解决了。那你相反的来看右胁痛,他用姜黄枳壳桂心炙甘草陈皮半夏,那你看那个陈皮半夏对不对,都是能够行气,半夏能够降逆的,对不对,那枳壳也是往下掉的,那桂心,用桂心的话其实采取的是张仲景的奔豚法,就是张仲景的那种桂枝加桂汤,就是你补心阳气让他压下去,那这个,那片姜黄,其实治疗右胁痛有一些专病专药啊,像是日本人呢是用高良姜,那如果是傅青主这边就是用姜黄,就是比较类似的,都是行气的药,以行气降气的药为主啊。所以,他的这样的方子同学有个印象,那就是左边右边,而我觉得我自己的人生体验,就是左右痛,用药果然是不一样,就是右胁痛用右胁痛的方就会有效,左胁痛用左胁痛的方子很有效;那所以日本人甚至有说啊,反正右边用良姜,左边用吴茱萸,就有这一类的药,粗糙的疗法。像我们说左边,那你说左胁痛,你说用傅青主这个方可不可以,可以,那你用柴胡疏肝汤可不可以,可以,用四逆散可不可以,也可以,那四逆散因为又有柴胡又有枳壳,对不对,所以两边用都可以,所以这个东西是有一个活性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能够稍微去认识一下下这个中医的这个观点,像这个左胁痛我们之前教过的那个治带状疱疹那个瓜蒌红花汤就有用,就是他,那些药,几路药大概都是有他的类似性的。

那这样子一个思路啊,我觉得当这个,因为这些事情是这样子的,因为我们都说肝胆之气从左边上升,对不对,然后肺跟脾的气从右边下降,为什么到了近代大家对于这个观点会觉得不太舒服呢?是这样子,因为我们现,到了我们近代之后,西医的解剖学开始把人体内脏位置都画得清清楚楚的给你,对不对,而当我们知道肝在我们身体的右边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为什么肝胆之气不通畅会痛在左边,那当我们知道我们的脾脏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在自己的左边的时候,你就觉得为什么他要走右边?对不对?就是会跟那个西医的解剖的感觉对不起来。因为从前呢,中医的世界,关起人的肚皮来说话,根本里边有什么都不要看,就把肝当做在左边也没关系,就是,这样子基本上就没人在在意了。所以,你看古医书,如果一个人左边肿一个大坨,然后,哦,你的肝长脓包了,所以,虽然肝长在这一边,那也没有关系,左边突出来就是肝长脓包了,就是他可以这样子,古代的医学可以这样子来。但是到了解剖学变得整个都画得很清楚的时候,这件事就开始变得我们接受的时候有阻抗了,那可是我们要跨入中医的世界,有一些中医临床上有效的思考路径,我们,我想我们还是要接受;那不过呢,坦白了我们也是说,反正俺这个左边上升右边下降那都是气嘛,都是无形的嘛,所以哦,那让他通过,我们这样才能接受这件事情,那可是呢,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人,他是左边的肚子凸起一块呢,那你觉得那个要从肝胆治吗?这个就是有一点点要考验大家的信仰了,那我们等一下就遇到这样子的条文噢,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有没有,我们的信仰是不是经得起考验。

而像这个胁痛的问题,在民国初年的张锡纯又为这件事情插进了一个不错的观点,就是张锡纯他曾经治过一些就是身体左边特别不好,比如说有一个人他坐在那边,他就是左边这样垮掉的,然后睡觉的时候只能右侧睡,因为左侧睡会难过,这样一个人,那张锡纯就觉得如果是照中医的说法,人的气就是左升右降啦,就是他左边没有气嘛,才会变成这样子,那要补左边气用什么呢?结果张锡纯开的药里面,要补左边的气的药就一定有,重剂量的生黄芪,就是高,那种很高档的黄芪,也就是张锡纯他说黄芪的气是上升的气,吃下去之后他的气比较会上升,那会上升的气就会往左边,这是,那他就再次的在他的临床上用了黄芪之后,那个人左边就好起来了,也就是由他的这个实验啊,让我们发现说,黄芪果然是属于左边上升的气的。那当他这样子做了之后,我们以他的这个研究成果,再回去看张仲景的方的时候,就会觉得比较有味道,因为那个时候就会看得出来,张仲景用黄芪的时候就是走在三焦里面,就是,古方的世界,黄芪是走在人的膜网上面;但是在后代的时方的世界,并不会特别觉得黄芪是走在人的膜网上面,后代的人会觉得黄芪主表,比较表面的表,那是不太会认为那是三焦区块或者是膜网,所以张锡纯的这个这个发现啊,这个微妙的发现,其实反过来也是回馈到经方的,经方的研究里蛮有用的。

而后面傅青主的方子,左右胁俱痛,那就两边需要的药都放一放,那同学自己看就好.那接下来他还有一个说法,他说胁痛啊是肝病对不对,可是肝病的,通常就是这个人肾不好,所以肝才会虚,所以你要治这种容易胁痛的体质的话,你最好要用养肾的方法,像是用一些补肝血跟补肾的药做一个方子,那我觉得这个方子同学也可以去理解一下,如果,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药不能吃太久,就是因为白芍用到二两的话,吃久了人大概会,会一直拉肚子,可是这种就是用来滋阴养肝养肾那种很快的方子,那就是同学可以认识一下。然后他后面括弧里面说,有些人会咳嗽那个咳出小血块,一片片血的那种人,他说胁,胁肋胀痛而咳,是经血瘀滞胁下的,我会想到说,倪海厦先生说人的,女人的月经是乳汁变成的,然后他所本的书是唐容川的这个讲法,那唐容川之前谁这样讲我也不太清楚,不过看傅青主的书有这样子的说法,恐怕是在更早的年代中国人就有这种观念哦,那么女人的经血到底怎么走的,对不起啊,这个是人体里面的黑盒子,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比如说经方里面的这个“热入血室”的问题,为什么疾病转入少阳区块会跟人的月经会连属到到一起,这到底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是,或者换一种角度来讲就是少阳区块到底是什么东西?当然这些东西我想,目前我都没有什么真正的答案,只是说,这些这些现象的存在,至少我们有个印象,那将来在开药的时候这些思路,这些东西的这个基本的一种身体观,在人体来讲,身体观还是需要的。

那接下来啊,陈士铎辨证录这个胁痛我就觉得没什么,大家不用太用力看了,因为他这个主要是讲到说这个胁痛是生气造成的,所以白芍应用特别重,因为陈士铎在处理这个愤怒的方子里面白芍一定会放特别重,那他里面用了乳香末一钱,然后他后面的说明说是乳香跟广木香他是用来止痛的,那这里我觉得也是一个学习上面的一个参考,因为我们一般像是我在读《本草备要》什么时候啊,都会觉得乳香跟没药这两味药到底哪一个在干吗我一直都搞不清楚,就是我想他们都是有止痛和活血的效果的,但是哪一个比较活血化瘀,哪一个比较止痛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一向都是要用的话都是两种一起放,所以就分不出来哪个比较止痛哪个比较活血,但是他这样子用的话把它分开来用的话,那就会看得出来说可能乳香止痛一点。

那接下来傅青主这个两胁有块,这个我们不要,先不要细看,因为这条我觉得写得有一点,写,选得有一点偏激了。因为他前面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左胁有块是瘀,血瘀在那边,右胁有一块东西啊,就是实物,叫消化不良了,所谓的“食积”,因为你不要以为就真的是什么,你某一天吃的什么黑色蛋糕一直停在那个地方,并不是,而是说当你的肠胃道被这些东西压在那边的时候,它可能会让你的肠胃道有一些形状或者怎么样有一些影响,就是它本身,简单来说可能你的某一段肠子变成大胖子,就是这样子一种状况,当然不一定要,不一定要铁定说那是食物堆积在那里了, 以后可能会提到吧。就比如说民国初年的彭子益,他有一个方子是把猪肉炒成炭, 然后说吃了之后可以让消化道里面那些瘀住的东西都排出来,说排出来东西像是那种灰灰的那个藕粉还是什么东西一样,就是为什么能够吃一点猪肉炒成炭,吃几公克可以让消化道排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像泥巴一样的,粉末泥巴状的东西,那到底是那里来的,那都是人体的神秘啊,那排出来之前我也不知道它在哪里的。但是,就是这一类的东西可能还是存在的, 那至于它怎么样,以怎么样的方式存在,对不起,不太清楚,对不起啊,那个大于小于助教你们知道吗?就是为什么吃猪肉排要出这些奇怪的东西,那个东西到底应该在哪里的,西医的生理学那些所谓的消化道的积块,那些是哪里来的?哦,摇头噢,那就再说好了。那,但是呢,后面他就,文字他就耍高拐了,他就说,哦,这个肝不好,他有一些症状其实,实际上就是肾不好,所以你用六味地黄汤,用六味地黄汤加栀子柴胡,那个转法,转的太粗,当然你如果要细细死背,他就说因为他什么口渴啊,尿不通啊,所以看起来是肝,其实是肾,那你一定要背也没关系,因为我觉得这个阶段我们先不要学到那么伟大的医术,太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