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阴寒证

(2023-09-27 16:01:49)

明确一点,发汗能造成虚寒的一切的情况,这是由于虚,虚,达到一个相当程度就转入阴,转入阴寒证,“不恶寒,但热者”,一点也不恶寒,但热,就是反恶热,这是实,实指着胃家实。所以发汗会有两种问题,一,由于虚极而入阴证,另一个由于丧失津液,胃中干,那就能转阳明病,发汗之法也不可等闲视之。要是不得法,造成这个疾病啊向当地多。这里是一个大概的啥说法,调和胃气来治疗实热,与调胃承气汤。“但热者,实也”,也有白虎汤证了,热结于里,也是但热不寒,有潮热可以用调胃承气汤,大实了,也得用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在太阳病里,依法要发汗,但是你得守规律,该用哪种发汗药,就怎么用,也会出现发汗后,不得法,或者身体素质问题形成的后遗症的发生,你得明白,错了不为虚就为实,虚举例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实也举例说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一定要微糖即止,不然可能下利不止。大致虚寒都属于太阴病范畴,小承气汤以胀满为主,大黄,枳实,厚朴配伍在一起,去热的力量差,没有芒硝。有热速下之,调胃承气汤,偏去热,对于胀满作用不大。根据其他证候有用这些的机会。临证你要细审之。调胃承气汤的泻下力量还是很重的。大黄加强肠蠕动,使大便往下走,芒硝稀薄大便,咸能软坚,甘草缓中,不至于虚脱,保了津液。

调胃承气汤方

芒硝半升,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71.得了太阳病,依法当发汗,结果发汗后导致太过了,伤了津液了,导致胃中干, 原本在里的津液应道抽调到表,以汗的形式出来,可这时候流失太多了。同时津液不足,儒养不好心脏,出现了烦躁不得眠的问题,”欲得饮水者“对应前面的胃中干,津液不足了,想要喝水,怎么喝,”少少与饮之“就是小口小口的喝。这个时候津液伤了,脾胃的运化功能随之下降,因为伤津液,脾胃得到的儒养少了,所以小口喝才能更好的吸收,春雨润无声,小口补充好了”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有邪气在表,还是有表证,(也可以理解为误发里有停水人的汗)”小便不利“,身体废水排不出去,在喝也吸收不了。这里有好几种情况,1.有湿,2.津液大伤,没东西给他排,小便难,尿不出来。”微热消渴者“微热说明还是有一点表证的,消渴(喝水都不解渴),(里有停水一般不渴,有停水小便不利,非渴不可)肯定喝过水了,但是还是小便不利,说明是湿导致的小便不利。这时候有湿,有渴,还有个表证,怎么办,五苓散主之,五苓散,消渴,一是小便不利,二热不除,而身体各组织细胞又缺津液儒养,他渴。桂枝解表,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利水去湿,功能上是有区别的,茯苓白术,主要是清中下焦的湿,(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守正不认可是胃里有水的说法,因为小青龙汤里没有炒白术,白术去胃水的,而胃属于中焦这个地方,白术主要清中下焦的湿),而泽泻侧重,利湿的过程中引水上行,利下焦之湿,也就是说泽泻是走两头的,例如脚肿了,可能就会加泽泻,同时有高血压的情况,也会合上泽泻,而猪苓呢,是本方君药,一反面利湿,一方面清热,寒性,所以也有止渴的功效,四味之中唯有泽泻止渴。水逆,饮水则吐,叫水逆,多用散剂。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为什么病条都是说发汗后,然后我们说缺津液了,但是为什么症状都不一样呢?答:缺津液的程度不一样。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一开始我不喝水,或者喝水少了,我肯定缺津液了,一开始我只是口干,随着我缺津液的状态慢慢发展,沉重,可能会出现眼干,鼻干,手干脚干,脱皮,到后面问题很严重了,实际上本质还是一样的,都是缺津液了,只是缺津液的程度不同而已。补精液很重要啊。

72.这个时候肯定有小便不利的现象,渴,心烦,脉浮,小便不利,不就是五苓散的证候嘛,这是五苓散的主证,散剂,散的作用,这还是简略的说法。如果没有小便不利,脉浮数,而烦渴,这和白虎汤证差不多了,尤其白虎加人参,”脉浮数,烦渴引饮“。与白虎汤证比较,别弄错了,白虎汤证,口舌干燥,烦渴,脉也浮数,但是没有小便不利。五苓散证,他有小便不利,虽然也烦渴,脉浮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甲状腺结节
后一篇:肾脏衰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