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意义
(2023-09-12 12:06:26)
一、脉诊的意义
四诊:望、闻、听、切
我把它提到第一位,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用数字来估量,大约可占50%-90%。
1.关于疾病性质的判断,主要依据脉诊来判断。
如《金匮》肺痿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金匮》疟篇“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就一般规律而言,证实脉实,证虚脉虚,热则脉数,寒则脉迟。
2.关于病位的判断,也主要依据脉象,并结合经络脏腑的症状来判断——脉尺浮,此为相火旺、淫于膀胱经、沿经于灼而后头痛,改用知柏地黄丸而愈。
3.关于疾病轻重程度。
没有量化,用文学表达;
客观标准问题:呕吐、吐食、吐胆汁、吐……
量是什么?指导下药用脉?老按病人脉……其实我心中也糊涂;摸石头过河,很多病不可定期。
二、用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如外感(的动态)病中,开始因感受寒邪、寒邪蕴久化热,热邪可又可伤阴化燥。由寒到热,到燥的改变;脉紧为寒;待寒邪化热,脉转浮洪数;待伤阴化燥,脉又转细数。
《伤寒论》第4条:“脉静者为不传,脉数急者为欲传也。”标志病位将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病热加重。又如温病热入营分,热邪内陷营阴,脉沉细数急。
三、脉象变化的灵敏性
《金匮》虚劳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脉也有滞后现象,如《金匮》呕吐篇:“下利三部脉皆平(均),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痰饮篇:“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但肾炎病人,尿蛋白未除。
二、脉的从舍(中医传统中有)
舍脉从证、舍证从脉;阳证见阴脉、阴证见阳脉;表证证见里脉、里证见表脉;寒证见热脉、热证见寒脉;虚证见实脉、实证见虚脉。
我认为舍谁也不对。阴极似阴也。阳热亢极,反见沉迟涩,小、细等阴脉。如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反见浮大洪数之阳脉,此正说明阴盛之极也。
温痛初起,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愤郁、气机不畅、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反见沉数之里脉,恰恰反映了温病的本质是郁热。
脉法大实长而博指,反是虚证。
无和缓胃气绝(脾主四方)
“如停食、气滞、经脉不行;或塞闭气塞,脉伏不见,惟据证以为治。”脉断然无假,根本不存在什么舍证从脉,舍脉从证的问题。
三、脉诊纲要。 孔子: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沉取有力为实,无力虚证,人以沉为本、沉为根,张仲景“千病万病,不外虚实,治病之法无逾攻补”,“千药万药不外攻与补”。脉来有力为阳,无力为阴。
先讲,第十个问题,脉象要素分解:
脉象:是由脉位(浮(三类气血在外春、夏、阳气升发)中沉;单位面积的压强)、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浮中沉 浮
一类:邪风惟荡、实症
二类:虚症、正气不足、阳气浮越
脉沉了,阳气脉沉为石(蛋)
沉
一可气血虚衰(虚极阴阳格居)无力彭荡而脉沉
一可因气血为邪所缚,不能畅达鼓荡而脉沉
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
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
脉力:当以沉候为准
沉而无力,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脉率:越数越虚
脉律:脉不正邪气阻,有力的,一有阻滞脉便结代
气血不足,无力相继,沉而无力,老了!
脉幅
脉形:正常和缓,时令不同,春弦夏勾秋毛冬石(蛋),弦紧,虚实皆可弦紧。
无非是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
第四、脉诊的原理—从阴阳始—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阴脉阳脉—明理,气为阳、血为阴
一、气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而外涌,气血外涌(气有余为生火)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气血动数,则脉见数、疾、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阴邪、阳邪、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鼓荡血脉,脉见沉、伏、牢、涩、迟、细、短、结乃至厥。
3.气虚:气虚无力鼓荡血脉(虚极—浮跃)则出现脉来无力的缓、迟、微、弱、濡、代、小、短、涩等脉象。气虚不能固于其位,气虚、浮、濡……革芤则虚以自救,奋力鼓搏,脉可数,然按之无力。愈虚愈数,愈数愈虚。
二、血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则奔涌激荡,血流薄疾,则脉滑数、疾、促等象。血流奔涌于外,则见脉浮、洪、实、长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气滞、血行淤泣,脉道不得,则见沉、伏、牢、涩、细、小、短、促、结。
3.血虚:血虚不能充盈血脉,则脉细、小、濡、短、涩、血行不继,则脉歇止而见促、结、代等象,血虚不能内守,气失依恋而外越,则脉见浮、虚、微、芤、革、散、动等。血虚经脉失濡养,则脉拘急而弦。
五、脉的动态变化
整体观、衡动观
洪大——壮火耗——转阴脉细欲绝。
六、脏腑分布
左心肝肾 右肺脾命
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
七、脉症关系
症——疾病的个别的表面现象,以脉定证不可。一个脉可以有多种病。按图索骥,无异盲人瞎马。
八、脉象的删繁就简
我就分虚、实。
九、脉诊中的注意事项
激素对脉有什么影响?
宁神于指端,掌上高骨定三关。
四诊:望、闻、听、切
我把它提到第一位,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用数字来估量,大约可占50%-90%。
1.关于疾病性质的判断,主要依据脉诊来判断。
如《金匮》肺痿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金匮》疟篇“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就一般规律而言,证实脉实,证虚脉虚,热则脉数,寒则脉迟。
2.关于病位的判断,也主要依据脉象,并结合经络脏腑的症状来判断——脉尺浮,此为相火旺、淫于膀胱经、沿经于灼而后头痛,改用知柏地黄丸而愈。
3.关于疾病轻重程度。
没有量化,用文学表达;
客观标准问题:呕吐、吐食、吐胆汁、吐……
量是什么?指导下药用脉?老按病人脉……其实我心中也糊涂;摸石头过河,很多病不可定期。
二、用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如外感(的动态)病中,开始因感受寒邪、寒邪蕴久化热,热邪可又可伤阴化燥。由寒到热,到燥的改变;脉紧为寒;待寒邪化热,脉转浮洪数;待伤阴化燥,脉又转细数。
《伤寒论》第4条:“脉静者为不传,脉数急者为欲传也。”标志病位将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病热加重。又如温病热入营分,热邪内陷营阴,脉沉细数急。
三、脉象变化的灵敏性
《金匮》虚劳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脉也有滞后现象,如《金匮》呕吐篇:“下利三部脉皆平(均),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痰饮篇:“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但肾炎病人,尿蛋白未除。
二、脉的从舍(中医传统中有)
舍脉从证、舍证从脉;阳证见阴脉、阴证见阳脉;表证证见里脉、里证见表脉;寒证见热脉、热证见寒脉;虚证见实脉、实证见虚脉。
我认为舍谁也不对。阴极似阴也。阳热亢极,反见沉迟涩,小、细等阴脉。如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反见浮大洪数之阳脉,此正说明阴盛之极也。
温痛初起,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愤郁、气机不畅、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反见沉数之里脉,恰恰反映了温病的本质是郁热。
脉法大实长而博指,反是虚证。
无和缓胃气绝(脾主四方)
“如停食、气滞、经脉不行;或塞闭气塞,脉伏不见,惟据证以为治。”脉断然无假,根本不存在什么舍证从脉,舍脉从证的问题。
三、脉诊纲要。
沉取有力为实,无力虚证,人以沉为本、沉为根,张仲景“千病万病,不外虚实,治病之法无逾攻补”,“千药万药不外攻与补”。脉来有力为阳,无力为阴。
先讲,第十个问题,脉象要素分解:
脉象:是由脉位(浮(三类气血在外春、夏、阳气升发)中沉;单位面积的压强)、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浮中沉
二类:虚症、正气不足、阳气浮越
脉沉了,阳气脉沉为石(蛋)
沉
一可气血虚衰(虚极阴阳格居)无力彭荡而脉沉
一可因气血为邪所缚,不能畅达鼓荡而脉沉
脉体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
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
脉力:当以沉候为准
沉而无力,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脉率:越数越虚
脉律:脉不正邪气阻,有力的,一有阻滞脉便结代
气血不足,无力相继,沉而无力,老了!
脉幅
脉形:正常和缓,时令不同,春弦夏勾秋毛冬石(蛋),弦紧,虚实皆可弦紧。
无非是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
第四、脉诊的原理—从阴阳始—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阴脉阳脉—明理,气为阳、血为阴
一、气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而外涌,气血外涌(气有余为生火)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气血动数,则脉见数、疾、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阴邪、阳邪、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鼓荡血脉,脉见沉、伏、牢、涩、迟、细、短、结乃至厥。
3.气虚:气虚无力鼓荡血脉(虚极—浮跃)则出现脉来无力的缓、迟、微、弱、濡、代、小、短、涩等脉象。气虚不能固于其位,气虚、浮、濡……革芤则虚以自救,奋力鼓搏,脉可数,然按之无力。愈虚愈数,愈数愈虚。
二、血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则奔涌激荡,血流薄疾,则脉滑数、疾、促等象。血流奔涌于外,则见脉浮、洪、实、长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气滞、血行淤泣,脉道不得,则见沉、伏、牢、涩、细、小、短、促、结。
3.血虚:血虚不能充盈血脉,则脉细、小、濡、短、涩、血行不继,则脉歇止而见促、结、代等象,血虚不能内守,气失依恋而外越,则脉见浮、虚、微、芤、革、散、动等。血虚经脉失濡养,则脉拘急而弦。
五、脉的动态变化
整体观、衡动观
洪大——壮火耗——转阴脉细欲绝。
六、脏腑分布
左心肝肾
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
七、脉症关系
症——疾病的个别的表面现象,以脉定证不可。一个脉可以有多种病。按图索骥,无异盲人瞎马。
八、脉象的删繁就简
我就分虚、实。
九、脉诊中的注意事项
激素对脉有什么影响?
宁神于指端,掌上高骨定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