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夏秋,我去陕西汉中出差,返程时在陕西省省会西安转车,当时已临近十一国庆长假,人心思动,于是约了家住西安农村的同学,在西安逗留两日。
我此行来西安的最根本目标就是一游位于西安以北、渭河平原腹地的泾阳崇文塔。泾阳崇文塔是罗哲文《中国名塔》一书中记载的全国第二高塔,高79.19米。我在2000年购得此书后,就一直对这座第二高塔充满着无限向往,一直期待着能借去陕西出差(当时单位出差去陕西比较多)的机会,一游这第二高塔。特别是在2002年春天去铜川耀县出差时曾在公路边遥望过夕阳下此塔雄浑的身影,如今再次抵达西安,自然不能错过(罗哲文的书我也带到了陕西)。
抵西安后的第二天,我与同学来到西安火车站对面的长途客运站,我记得《中国名塔》一书中记述崇文塔位于泾阳县南永乐店,于是我们登上一辆贴着“永乐”字样的长途小客,上车后一打听,小客果然从崇文塔下经过,车费4元。
不久后客车启动,一路北行。临近十一长假了,车上有许多从西安购物回农村老家的乘客,我们前排的乘客就买了一台大彩电。身边还有一位男乘客,用普通话教自己的娃做作文:“今天,我们从西安回家,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先是跨过了渭河,然后又跨过了泾河……”,
面对眼前耳畔的此情此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看似简单的生活恰恰是幸福之所在。
可惜我们在车上是无法领略“泾渭分明”了,客车跨过咸铜铁路,也就进入了泾阳县境内,随后就望见了崇文塔的身影。买彩电的乘客在崇文塔南面不远处下了车,我们也索性跟着下车,向古塔走去(见下图),泾阳崇文塔位于泾阳县崇文中学院内,我把学校门口收发室内(下图中校门左侧白色硬山房)正在睡觉的工作人员唤醒。

门票五元(下图),长客4元,甚是便宜啊。

工作人员向我介绍说此塔是全国最高的,这不,塔身挂着条幅“欢迎攀登全国第一高塔”(见下图)。

泾阳崇文塔八角十三层楼阁式,每层开四个券门,另外四面为佛龛,层与层之间的券门和佛龛相互错开,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应力集中,为明塔常见的做法。像北宋定州料敌塔就是因应力集中而破坏的例子,全塔沿着塔门的连线开裂。
崇文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记载明确(见下图)。

崇文塔的十三层楼阁中,只有第二层附有平座,人们可以走出塔身(见下图)。

从第三层往上,则不再设置平座(见上图,但此塔的塔檐貌似可当作平座)。但三层往上的券门紧锁,无法走出塔身眺览(下图)。

进入塔内,塔体结构并不复杂,为塔心柱结构,塔心柱中有穿心式楼梯(见下图)。

下图为在黑暗的梯道内摸索着前进时的留影,光线不佳,摸索时须小心翼翼,颇有一种探险、曲径通幽的感觉(塔心柱内的穿心式楼梯并非完全是直线型)。

在这种黑暗的穿心式楼梯中摸索着上至宝塔的第十三层,本以为已经登顶,可当在十三层绕塔心柱一周时又发现可以继续向上攀爬的穿心式楼梯。这就是泾阳崇文塔的最大特点,即可以从十三层通往塔顶(姑且算作十四层)。
当到达塔顶的一瞬,阳光照耀,豁然开朗。同学在我身后模仿《西游记》电视剧中扫塔那一集的场景,开玩笑说:“塔顶有人说话!”,我们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鸽子,当我走出券门(下图为塔梯的终点,阳光照耀着塔顶)的一刻,弄得鸽子们展翅的声音也反过来吓了我们一跳。

泾阳崇文塔的塔顶是在葫芦型的塔刹周围砌起厚厚的带剁口的墙(参见下图中的示意),人们可以在“第十四层”扶墙绕着塔刹远眺。绕塔刹眺览时,并不觉得空间狭小,相反毫无半点恐高感。举目远眺,风光无限。

中国楼阁式古塔中,这种具有从“顶层”通往“塔顶”结构的还有一些,可由于我登塔较少,现在尚无法总结。我2010年在定州,登罗哲文《中国名塔》一书中记载的全国第一高塔定州料敌塔时,由于只能登临七层以下,故而无从得知其顶层的结构。从定州塔下来后,又发现其塔顶放置梯子一架(见下图),当时我望着梯子,回想着8年前登泾阳崇文塔的情景,可一直也没能把定州塔顶层的结构猜出个究竟。

现在古塔高度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了,抛开定州料敌塔不说,山西汾阳文峰塔(下图左,博友爱浮屠拍摄)和近年维修竣工的山西运城太平兴国寺塔(下图右,博友感悟陕西拍摄),都宣称有84米以上的高度。

但泾阳崇文塔仍是我心中的第二高度,不过此塔的底面八边形边长仅为9米,显得此塔相对纤细(下图)。

泾阳崇文塔是我登过的第一座塔。2002年的我,也仅仅到过沈阳塔湾塔、辽阳白塔、抚顺高尔山塔、开原崇寿寺塔、铁岭白塔区区数座辽金塔。因此,远在第三故乡陕西省的崇文塔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只是拍下数张胶片照片与同学互作留念,一晃距离这次陕西行已经过去13年了,可我到目前为止再也没能踏上陕西的土地,因而也就无法再为此塔补拍数码相片,也就只能在网上下载图片数张,配以所翻拍当年的胶片照片发此博文,作为人生第一次登塔的纪念。
高塔适合远观,离得越远,愈显高大、雄壮(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