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初一新生数学学习存在几个问题及对策

(2011-10-13 15:06:26)
标签:

宋体

有理数

进行

走进数学世界

学习方法

教育

分类: 数学学习方法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一个过渡开始,是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活动的一个转折和飞跃,学生在各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首先,课程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大,使刚上初一的学生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其次,数学教学重点由小学的知识教育转到了中学的能力培养上等等。因此,根据这些变化及其规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呢?怎样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学习呢?

一、初一新生数学学习存在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初中后不久,数学成绩便出现整体下滑,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且差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的班级甚至出现每次测验只有几人及格,没有特优生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数学教师在学生家长中的形象,挫伤了师生积极性。笔者近几年对分化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为此,谈点个人看法。刚接初一新生才短短不到两个月,就发现了许多问题,这群十三、四岁的大孩子离开了学习六年的小学进入陌生的中学,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很多的不适应,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对老师过分依赖

很多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思想:作业等老师来布置,难题等老师来讲明,错了等老师来指出……习惯于一步一步等待,模仿,生搬硬套。从而,出现了大批的学生做完作业就无所事事,缺乏学习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会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也不能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做题时过分急躁

有的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其一是根本未弄清题意,比如明明求相反数,他去求绝对值。其二是任务观点,认为“写完”就是“做好”,不追求质量,没有责任心,特别当午休快要结束了,作业完全瞎写,应付了事。其三,注意力不集中,边做题边讲话,行为习惯差,自我约束不够。其四,数学基本功不扎实,易快中出错。

3)过分的经验主义即思维定势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习惯性思考。

4)理解能力不足

对抽象的概念不理解,常常张冠李戴。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经常会有学生背诵:“两个数相加,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这样的错误记忆将直接导致“-23=+ 5的典型错误。究其原因,是概念的窜位和不理解导致的。

5)不良社会环境影响

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使学生无心学习。当社会上的“文盲也能做老板”的现象进入孩子的心灵,当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他们学习上的要求不再积极主动时,枯燥乏味的数学,尤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这种情况一旦形成,想要再扭转过来是很困难的。

二、初一新生数学学习问题的基本对策

中学阶段是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初一新生是刚刚起步的雏鹰,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看问题往往只看表面,单凭感觉,他们的兴趣还尚未养成,可塑性还很强,作为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好学。

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使学生爱学数学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新课程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名数学之舟的领航员,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去研究去体验的数学奥秘,我们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不仅如此,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也要不时地安排一些兴趣活动,比如:小组活动或解题竞赛,利用孩子的好动性和好胜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教师还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过低会产生骄傲心理,使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过高则易产生畏惧心理,让学生缩手缩脚,裹足不前。对待后进生和尖子生,通过“暗示”或“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方向,给他们加油鼓励。

2)以心换心,真情引领,让学生乐学数学

“亲其师,信其道。”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心到、情到、人到,能真正地想学生所想、所疑、所难、所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特别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更应该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手把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他们有进步时要适时表扬鼓励,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数学的乐趣。

3)注意策略,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数学

初一新生大多学无章法,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与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与反思等。而这些指导则应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环节中,通过学法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有理数》这章学完后,可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基本概念有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科学记数法,基本技能有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不是很熟练,基本的怎样复习,难点如何突破,这样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而不是拿了本书从前翻到后,不知道看什么。在怎样解题怎样考试上也同样需要老师一点点的悉心指点。“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只有教会了学生好的方法,才会有以后轻松的教和学。

4)提高效率,强化概念,让学生运用数学

初一新生除了学习态度以外,还有不容忽视的因素——初中生的心理技能特点。因此对他们来说,课堂的效率是很重要的。而初一课程中数学概念繁多,概念的教学就尤为重要。所以要使初一新生学好数学,必须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培养理解记忆。初一新生习惯于逐字逐句的背诵概念的机械方法,他们多数人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所学概念进行系统加工归纳的能力。学习往往死记硬背,因而遗忘率较高,平时课上我们应该对概念不要一带而过,要舍得花时间,教会学生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忆。

2培养抽象思维。初一新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活跃,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在简单的问题中,他们能逐渐摆脱具体个别现象。但在分析和判断的思维活动中存在主观随意性,具体性和片面性。在教学中可先由具体再向抽象转化,比如先在温度计上来考虑正数负数的意义及求和问题。逐步将温度计改为数轴,从而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数轴的特点。又如在判断“ ,则 < ”的正确与否时,或者无从下手,或者只能用 的方法来说明,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老师讲解时要先就正数 的大小比较,再引导学生讨论负数的倒数问题,从中使学生对“字母表示数”了解得更全面,更科学。

3掌握学习节奏。初一新生与成人不同,其注意力是有间歇性的,即使是一堂好课,他们听课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效率。这说明他们的有意注意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针对这一特点,老师的讲课内容作出一个科学的安排,将重要概念放在注意力强的时间段,当注意力指数不高时,可安排一些游戏或操练,让学生能由强制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过渡,保证以后能顺利地适应高一级的学习。

最好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初一是这一阶段的起点。做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去指导每一个学生,决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才能科学有效解决初一新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一些主要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