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数
(2024-08-03 16:32:41)| 分类: 写字的王一郎 |
心里没谱的人,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事情都处理不来。
比如说,他分不清女孩子拒绝他,是认真的拒绝,还是在考验他,其实希望他继续追求。
但心里有数的男人看得明白,只要女孩子拒绝你,无论是因为厌恶还是矜持,就说明她已经愿意冒你接受拒绝而
不再追求她的风险,既然她甘冒这样的风险,就说明她对未来遇到比你更好的男人有更大的信心。
所以纠结什么呢?去成为一个更好的男人不是比继续追她强吗?
又比如说,一个人开始工作,事事都不懂,事事都不明白怎么做,这是很自然的。但心里有数的人,会特别注意
自己提问的质量和次数。大多数问题都是靠自己来摸索,尝试解决的,在情商上有个基本的公式——
通过占用别人的时间来方便你自己=低情商。
工作上,因为自己的任务而向别人提问是这个场景的典型例子。拿工资的是你,那么伦理上,解决问题的人就是
你。你拿了工资,然后把工资对应的问题,去问别人,那么伦理上,你的工作就应该给别人做,工资就应该给别
人拿。
然后问题来了,如果那个人的收入非常高,你的工资都不够他为你思考,作出回答的时间价值,那就算你把工资
全部给别人,别人也不高兴回答。
更何况除了时间上的机会成本,他还有思考成本,还有责任成本。
更何况,其实你也不可能把工资都给别人。
更没谱的雇员,是事事都去问雇主应该怎么办—— 雇主打一个雇员,目的是让雇员解决问题。但雇员拼命来问
雇主这个怎么办,那个怎么办,成了一个问题的反应机制而不是解决机制,那么雇主还要他干嘛?
当然,心里没谱的雇主,会要求雇员事事都要问自己,因为他谁也不放心,谁了信不过。这样的雇主,追求一种
事事都尽在把握的掌控感,所以他的事业,其实不会超过一个人的工作量,而且本质上,他认为雇员都毫无价值
,因为事情终究都是他解决的。
问题总归要问,也应该问,但是好好选择你的问题和问题的数量。
一个人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说明这个人的素质。
问问题的原则是,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问题,你能通过这一个问题撬动远远大于这个问题本身答案的价值。这个
问题的答案会给一系列具体的细节的问题赋值。
比如你问老板—— 我在组织里的责任和权力边界是什么?
这就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只要得到了这个问题的回答,你就能直接回答无数次“这个事要请求还是决断”,所以
老板也会乐意回答,因为他免去了无数次多余的问题,也免去了无数次你擅自做主导致他担责任的风险。
所以这样的问题,不仅应该问,还应该通过特别合适的途径来问。
比如说,这咱重大的授权问题,就不适合在老板喝多了豪情万丈的时候,也不适合在老板忙得一头包无暇他顾认
真思考的时候,更不适合在很多人在场的时候公开问。
就应该在老板安静,认真地一对一面谈的时候,问清楚,讲明白,然后回头发一封备忘邮件给老板,请他简单地
确认回复你,或者补充和纠正你。
就妥了。
这就叫心里有数。
一个这样的雇员,不管你几岁,也不管你有没有行业经验,一出手,就是一个有教养有思维有态度,心里有数的
职业人。
相瓜,老板派你去超市摆台,你发条微信 —— “老板,这里展台都满了,他们不给我位置,我该怎么办?”
这就是一个看上去理所当然,其实愚不可及的问题。老板回答完这个问题后就很想把你开掉。但是老板一般不会
绝望到要自己回答问题,一般都会让一个搞得定的老员工跑过去替你处理,然后回头把你调到低一个层级的位置
,去处理一些脑残都能干好的杂活。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此在老板心中就是一个脑残,你在这个公司被裁的概率很大,而翻身的可能性就很小
了。
总结一下 —— “不要问你自己工作职责内的问题,除非你要放弃这个职责 。”
我们的生活来源,是因为我们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来的,简单来说,你可以把你的工作职责想象成一个奶头,
而你是一条小奶狗或者小奶猫。你会主动把奶头让给另一条更强壮的小奶狗,问他:“这个应该怎么嘬”吗?
道理说穿了,就很简单,但违背这个道理的,比比皆是。
而且可惜的是,本身很多都是素质很不错的潜在优秀雇员,就是因为没人给他们讲这个道理,所以迅速用一堆啥
问题把自己废了,不得翻身还不得其解。
情绪也是这样,心里有数的人,心里的情绪不是没有,但是容易控制。
比如现在很多公众号贩卖焦虑,大家看了之后,心潮起伏。我的公众号谈真正的焦虑,大家看了以后,波澜不惊
什么是焦虑呢?
焦虑=关切+威胁。焦虑就是你非常关心的人或事物,遭遇到了可能的威胁。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焦虑呢?就是真的关切和真的威胁。
怎样停止焦虑呢?就是意识到关切不是真实的,或者威胁不是真实的,或者两者皆假。
所以说,一个高中生因为身后一个女孩子是不是会答应自己的求爱而焦虑,就是傻乎乎的。因为这个女孩子成为
他一生关切的挚爱和配偶的可能性极小,更可能是因为他的青春期荷尔蒙峰值和高中生封闭式环境凑成的目前最
好选择。一旦峰值降低,被事业发展的关切夺走了对交配的关切,他就忙得要死,吃成一个油腻胖子,而且有点
时间就要打游戏来放松发泄,绝不肯费已经耗尽的精神再去讨好哪怕已经拥有的女朋友。或者一旦封闭式环境打
开,对这个女孩子是不是喜欢自己的焦虑,就立刻烟消云散了,因为众多的女生来来往往,这个不喜欢我,下一
个可能会喜欢,这个不喜欢现在的我,可能会喜欢被提拔后的我等等。
高中生恋爱焦虑,就是典型的虚假焦虑。
不相信,可以问问有多少中年人,依然为了高中的那次失恋神伤,你会发现他们能记得住对方的名字就已经算得
上情种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焦虑?
那当然是真正的关切和真正的威胁。什么是你绝对无法摆脱的真正关切呢?
那就是未来的你自己。
什么又是你绝对不愿面对的真正威胁呢?
那就是未来的你自己不可豁免也不可抗拒的重大危险。
然后,我们遗憾地发现,几乎没有人在乎真正的威胁。你看那么多中年男,根本不运动,大量饮酒,大量熬夜,
大量吃油腻和不卫生的食物。无论是心脑血管,肝脏肠胃,代谢系统都在承受巨大风险,一旦被诊断出这方面的
疾患,往往都是难以治愈的,甚至就是所谓的“最终诊断”,这个威胁会直接消灭掉未来的自己。
高中时候一个女孩子不喜欢自己和这个相比,一望而知根本不是事儿。
但你发现中年男对这方面完全不焦虑,焦虑的都是其他的琐事,比如一时的业绩,一时的工作之类,失业了可能
非常焦虑。这也不对。
难道中年失业都不值得焦虑吗?
不是不值得。
而是你焦虑错了阶段。
对中年失业的焦虑,一定是在职场初期才合适。要知道,一个拥有难以替代技能的人,是完全不担心失业的,倒
是他的雇主会比较担心失去他。所以从踏入职场初期开始,就应该以“拥有难以替代技能,最好是多个难以替代
的技能”为目标去做。
如果让我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就是辞职太晚,沉溺于平稳的收入,而耽误了自己不断进取,获得更多
这样技能的青春时光。但我毕竟拥有了好几个常人难以替代的技能,所以我虽然换过好几次工作,但不但没影响
我的收入,反而提高了我的收入。
职场初期焦虑排他性技能的获得,职场中期焦虑重要职业资源的把握,职场后期焦虑良性资产的积累,都才是合
拍的正常焦虑。
职场初期焦虑追不到女友,职场中期焦虑被提拔的话不能适应会丢脸,职场后期焦虑被解聘,这都是失败者心里
没谱的表现 。
所以各位,心里有数,就不必事事问人。
拿出来的问题,对方不回答,而眼里先露出会心和赞赏,那就是你的问题精彩。
以后大家在后台问我问题,最好用这个标准筛一筛。
我的雇员们问我问题,一定用这个标准量一量。
我自己问大家问题,也一定遵守这个原则。一起成长吧。
别忘了健康是我们共享的好焦虑,你有任何事情想不开难受的时候,去跑步机上难受吧,这样做的智慧是
——
你也在解决着另一个非常棒的焦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