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青年的自立生活指南
(2023-10-06 19:14:03)| 分类: 写字的王一郎 |
我曾经是一个普通青年,现在已经是个普通中年了。
我琯下标题里“指南”两个字的时候,犹豫了一会儿,因为这是挺招骂的一个说法,容易产生“你谁啊”的讽刺
我只犹豫了一会儿,因为知道写作者的价值就在于被骂,在于通过自己写出来的被很多人骂,而让一小部分人思
考,行动乃至改变。
迅公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不以此自勉,家中何必还置笔。为自己廖廖的读者们,挨那
芸芸的骂,是写作者的本份。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家道中落,虽然境地并不至于悲惨,但是从小“你要靠你自己,我们是帮不了你什么的”这
样的教导也是耳提面命。
父母都是修养很好,导致过分守规矩的人,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守规矩就是守穷。
当然君子固穷,这是我从生我的父母和教我的夫子那里得来的原则,若真的到了那一刻,要饥死在沟渠里,而人
家丢下一个喂狗的包子,对我和女儿说,来吃。我会欣然致谢,身姿衰弱而笔挺,然后从褴褛的衣衫下,割下自
己的肉给女儿煮汤吃,都不会去碰那包子。我死后,我深爱的女儿再饥死在我的残躯上,她也不会去碰那个包子
子。
也许是这样骨子里的一点清高,令我在少年时,读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平时的句子时,落下泪
来。
看谁是君子,恐怕要看他的穷时,要看黄州的苏轼,陈蔡的孔丘,自深深处的王尔德。
越是穷得干干净净,穷得为这世界不容,那种孤单的安静的最后的凛烈风姿,更有人的样子。
今天讲青年的自立,所以开头的立意高了些,毕竟我还是老派,认为自立,要先讲人格与风骨,然后才该谈物质
和路径。
人人都有欲望。但是把欲望具体化,是一件难事。
仅仅这一件事,就已经将大多数人排斥了。
这是一切动力的第一步,欲望的具体化为目标。
且不论这目标是不是远大,或者缥缈,乃至包含了全人类。
首先,要把心底里的欲望找出来,变成一个目标。
大多数人,我甚至不惮于说是绝大多数人,是只有欲望而没有目标。
这里的区别在于,只有欲望,就会指望别人来帮自己满足。
只有目标,才会产生自驱的动力。
别人满足你的欲望,无非是从你这里满足了他更多的欲望罢了,所以做一个手游给你,诚然让你开怀,却也就偷
走了你许许多多的光阴,夺取了你许多可能的未来,将你桎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支付宝前,一个板凳上,横着
手机屏幕,心旷神怡地捐出你的一切可能。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比这个高,你就会离开这个角落,去找寻它。
所以目标不妨定高一些——这样才能驱动长远的努力。
你的欲望要和目标凝结在一起,也就是说,目标一定要充满你自己的欲望,要强烈,不要是别人的期待或者大众
的评估,没人有真正的动力实定要现别人的愿望,所以你的目标一定要个人化, 哪怕在别人眼里可笑都没什么关
系。
关是笑别人的人,是没有自己的目标的。
所以他们嘲笑一切有目标的人,是为了安抚内心隐隐的不安。
当然,我们不用去分析他们,他们不值得,还是说回我们自己的事。
从制订高远的目标开始,你就要抛弃大多数人依赖的本能,习惯和情绪这三个牵绊,而拿起一根叫做逻辑的文明
杖来。
你不要文青兮兮地,把目标定为“经营一间干净的咖啡馆,让阳光和客人都进来,再收养许多流浪猫,看他们用
怯怯的眼神打量自己时,很幸福。”
不是这目标不好,也不是这目标不能实现,是这不是一个普通青年的事。
等你可以每年计提二百万亏损而丝毫不在乎的时候,你再来做这件事就是了。
目标不在于“你想做“,而在于”你应该做“。
这个简单的道理,又筛选掉一大指批人。
虽然从人性的角度,我理解人人都应该得到幸福,但从事实的角度,我知道成功是少数人的事。
”你想做“,是目的,而不是目标。那是有力者的随心所欲,无力者的自欺欺人。
我们普通青年,先用逻辑分析一下,自己可以”换取报酬“的资源有什么。
不要说你一无所有,你有青春,健康和体力。
社会是人和人交换的场所,你想要有所得,就要去交换,你拿出来的东西越稀有,交换时溢价就越高。
我们年复一年,将低级的无溢价,甚至有折价的便宜的体力拿出去卖,目的不是这样的低级交换,而是从这个过
程中,抓紧时间,将自己的低级资源置换为高级资源。
比如说甲乙两个人,都在茶馆跑堂。甲就闷头跑,有空就溜出去,藏一些客人吃剩的瓜子,自己乐乐,而乙每天
都把活干好,眼里认得所有客人的习惯,无差别地巴结努力,最巴结的,是来茶馆说书的先生,为他泡得茶总是
最好的,桌子擦得能照出人影,一下场,送到手边的茶盏总是喷香温热,时不时,自己买点梨,切了片送给先生
生。
过了五年,甲老了,油了,被东家开了,临走砸了几个茶碗,偷了几包茶叶。
乙在说书先生的生日,备了一份礼,背着人给先生跪下了,入了门,伺候先生好多年,先生把书传给了他,客人
把新客人带给了他。
他开了书,娶了一个平实的唱评弹的苏州女子,成了这茶楼的台柱,渐渐远近知名。
这只是一例了,不要觉得不可思议 ,这故事的原型距离我们不远,从他的歌知道,大概就在五环。
不能日复一日,平庸地努力。
低级资源是青春,健康,体力,它们的特点就是渐渐会离我们远去,一去再不复返。
普通青年,是不是能在它们若即若离的时候,拥有高级资源,是自立成败的关键。
我常对我的学生们说,学得好,考得上,就去读好大学。
烂大学,我不建议去浪费四年。
其中最差的那些,与其说那是院校,更像是冗余而低效劳力的收容所罢了。
哪怕考取一个驾照,认认真真做个专车司机,路线熟,服务好,开车稳。
四年下来,做得普普通通,也能攒十几万。
我经常坐滴滴专车,专车现在不多,而且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
像我这样的劳累的人,最怕一上车全是烟味,前一个客人用过的纸巾散落在座位上,收音机响彻,而开着车窗不
肯开空调。
我毫不介意车费翻倍甚至翻两倍,而能给我一程安静,周全的歇息。
衣食住行,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行是不可或缺的民主需求,不太会受到任何政策的严重干扰,不必担心哪位政治
家会和民生做对,就算公司遇到,自有管理层去应付,你不必付他们工钱。
你只要保证你的车合规,干净,路线熟,沟通好,对难免遇到的刁钻客人,心态放平去对待,一个月两万多是不
难的事。
我问过十几个专车司机,两万五一个月是一个公道的数字。
你不必忧心老板刁难你,这里没有办公室政治,随机遇到的客人,尤其是愿意使用专车的客人,不会比办公室里
的小职员难缠。遇到客人急难,伸出援手,还能渐渐积累人脉。
你也不必操心国家经济的起落 ,起落意味着你的客户群可能会是不同的一群人,但这个群体总是在。
经济好,更多的普通人会上你的车,经济差,更多的大老板会解聘他们固定的司机。
你在路上,貌似随遇而安,其实无数随机性汇拢,成为你坚不可摧的示来。自律,休息好,开一阵子就去机场排
队,下来做一组keep.
好好思考你如何利用每个月两万五的现金流。
我的建议是低消费,高投资,几乎持续一生这样做。
低消费不意味着接受劣等的商品,意味着不购入超出真正所需。
你的工服准备三套足矣,两套更换,一套放在后备箱应急。
将生活流程化,安排出一些随机的格子取悦自己,看一场电影,或者吃一顿西餐都可以。
凡是一次性的高消费,都不会真正伤害你。
在经济上真正伤害到有稳定现金流的你的,基本只有错误的婚姻和失败的投资。
避开这些,你比四十岁的白领安全许多。
有空就健身,研究研究哪些股票有着稳定的收益。
阅读投资大师的书籍,结合自己的国情,从稳妥的角度去做,如果成了,你就多了另一个强有力的技能——令钱
生钱。
如果做不到,没关系,你可以存成定期存单——不必听取那些存银行跑不过通胀的言论,大多数人投资只是快速
跑到破产。
如果你有投资的技能,你可以利用黄金指数或者其它办法避险,如果你就是一个普通的青年,你放心让整个国家
机器为你考虑通胀这件事。
除了你的工作,没什么能跑得过通胀,只要你还在路上,通胀就追不上你。真的委内瑞拉,津巴布韦那样,你以
为泥沙俱下之时,普通青年和微博的投资大V,会有什么命运的不同吗?
以上不是劝我的读者去开专车,只是一个例子,展示一种思维方式 ——查看社会里稳定的需求,匹配自己有优势
的能力,建立稳固的现金流,选择低消费(调质量而简单)高投资(稳健型 )的生活方式管理好现金盈余。
在财务上制订一个个目标,从小到大地积累投资成功的经验,在钱这件事上,要独立判断,少相信别人_——别
人表示关心你的钱,往往是因为他们相信那应该是他的钱。
少相信高收益——真有这样的馅饼,没人会和你说。
他承诺收益不需要花一分钱,你给他本金剩不下一个子儿。
多读一些思维方式的书,普通青年把脑子搞清楚是最重要的。
这种书往往读一遍没什么用,也不需要通篇浏览,保持接触它们的段落,保持反思,保持实践,保持进步,就非
常厉害了。
低级资源置换成高级资源,单一能力发展为多元能力,个体劳动发展为投资收益。
这样我们 就没有白白地老去啊。
我们可能花了十年,才买下一个小单单出租,但从这个小单间到下一个小单间,就会更快了。
如果我们觉得,拿出一半人生交换能赢得满腔幸福,就结婚,如果我们喜欢一切尽在自己掌握,就单身。
我上篇说对异性多存善意,少付情感,很多人问具体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字面意思,一定要解释的话——善意是
一次性的,情感是连续性的。
善意是你可以控制的,对方不能要求的,不能得到的话大多都会谅解;而情感是你不能控制,对方会持续要求,
不能得到的话可能转为怨恨的。
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教课,当我能教一门考试英文,我就研习另一门考试的英文,这并没有多困难,困难不在于项目本身,而在于
人的惰性。
我爱我的家庭,我把它转为深沉的欲望,因此惰性不值一提。
我发现大家语文十分困难,我又研习语文的教学。
我发现我的文字可读,于是我开始写作。
我发现我的股票投资收益率并不高,但第一,我始终收益而不亏损,第二,收益率有提高的趋势,第三,我早年
在房地产上的投资非常成功。
于是我又研究投资,充分利用我在大学正经拿到的金融学位和财会知识,及我对人性的了解和自律的天赋。
我是一个普通青年。
我大学毕业时,向我的同学借了50元托运行李,那时的我无法可想,那也是我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向具体的人借钱
(区别于银行贷款)。
我在上海时,租住在昌里路一个进门就是床,下床就出门的单间。
仅有的银行行服挂在墙上,其他的衣服叠放在床角用报纸盖着,房租是每个月600元,工资税后是1700元。
我记得我周末不上班时,就以赤贫者的身份去看房。
我看中一间,就在一号线地铁边。
当我和房东聊过,拿着她的开价出门时,我记得她还穿着睡袍急促地跑下来,一把拿走开价,在上面又用马克笔
加上两万,她说她忘记交易费用应该由我支付了,如果我有意向的话。
回去的路上,我没有能挤上第一班地铁,那么多年轻人级成的人潮涌动,澎湃,各种各样的口音混合在嘈杂里。
在别的青年眼里看,这当然是烦恼,在我看来,这是上海汇聚各地劳动力的铁证,我身边推挤着我的人潮,就是
那间小公寓会升值的铁证。
我就莫名其妙地在拥护的第二班地铁里微笑了。
周末的夕阳透过车窗,温暖而刺眼。
我计算了一下,房贷要每个月2800,超出了我每个月的净收入。
但我丝毫没有在乎,这是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目标。
如果我的目标是维持那份1700的工作,我当然会不知所措。
但我的目标是买下那个2800房贷的房子,我要做什么就很简单了。
我知道少数人才会为真正的目标怦然心动,而大多数人乐于为懦弱辩解。
少数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而大多数人乐于像身边的人一样活着。
普通青年虽然普通,却拥有几乎一切可能。
在他作出自立还是苟活的决定前,他不平庸。
====================================================================================================================================
摘自《写字的王一郎》公众号,2021年1月13日
前一篇:从此别过
后一篇:普通青年与知识工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