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鳌专稿|教育及投资大佬谈创新:“中层管理病”制约企业创新

(2017-03-23 22:27:55)
标签:

杂谈

​​
未来全球的竞争在于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开放性的教育

http://p3.pstatp.com/large/19260001272342688e19

《财经》记者 沈忱/文 施智梁/编辑

以色列是公认的创新大国,目前

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中国,而以色列人口仅为北京的三分之一。是什么让创新在一个国家如此风靡?并且创造了经久不衰的价值?对比中国,目前国内的创新水平和能力如何?国内的创新基因存在么?怎样才可以提高创新的能力呢?

在3月23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出席论坛的教育界以及投资界大佬们从亚洲各国的教育理念、文化基因、创新监管出发,讨论了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创新竞争力。

全球竞争是创新的竞争

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普遍的认识是:一、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存在大量的抄袭侵权问题。二、中国的创新能力欠佳,自有技术创新不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有不同的看法。王表示,2016年,中国工业设计的专利和商标,从数量角度来讲是全球第一。国际申请知识产权商标和专利发明,中国是世界第三,离日本、美国相距不远。中国创新的环境在过去30多年中快速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他专家也表示赞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表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已经领先了很多发达国家。“我们的监管有很大宽容度,否则这些创新不可能出现,比如支付宝的扫码支付,这个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的支付系统和金融监管比国外的环境要宽松。”

尽管监管和法律方面越来越有利于创新,但最大的内生力来源于国家的技术创新。百度总裁张亚勤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谈到如何在大企业中找到真正的创新者。他认为,企业中层最为保守,所以会绕开中层找到一线的人,真正的创新者会有批判性的思维,会在交谈中迸发闪光点。

以色列创业教父、明星投资人Yossi VARDI提到了一个词“中层管理病”。他认为,从高层听到底下的声音很重要。创新最大的敌人是固步自封,中层不仅要保留现状,还担心有一天自己的下属会造反,他们对于下属才能的嫉妒会扼杀创新。他以本国举例,以色列的工程师会去挑战权威,先去问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个事情?这个过程是创新重要的部分。

李剑阁强调教育是科技创新的起点,没有好的教育,就没有好的科技创新。而教育还是需要突破很多条条框框,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一直是个大问题,在教育监管方面需要有创新的思维,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以色列“清华”近1/4毕业生是创业者

亚洲人口总数占全世界的60%。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曾表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将在60%以上。亚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创新的基因也和教育分不开。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未来的教育特征就是开放性。谈论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教育也要全球化。高等教育不是只有西方一种声音。教育的改革,就是要把学生放在教育中心,增大学生自主权,同时塑造健全的价值观。

清华大学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2016年,清华大学制定并发布了全球战略,其中包括成立亚洲大学联盟,15所亚洲最好的大学联合起来,包括:清华北大、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据悉,亚洲大学联盟的成立将为各高校提供合作的良机,在学术领域发扬卓越传统,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由广东汕头大学与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将于2017年9月份开学,迎接第一批约300名国内外的学生,学院中60%以上的老师来自于创新大国以色列。学院校长李剑阁表示,以色列为何可以成为创新大国?这和以色列的文化分不开。以色列人有一点特征:不讲情面,无所畏惧,这就是以色列的创新文化基因。

邱勇表示,真正毕业就去创业一定是少数。清华大学2016年毕业生只有1.1%去创业,2015年0.9%,2014年0.8%。而以色列的“清华”——以色列理工学院,23%的毕业生在一生中至少创立过一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当中,70%以上的高管是以色列理工毕业的学生。

以色列大学不刻意注重排名,而是专注在创新的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供应用的产业价值上。李剑阁强调,创新的DNA难以复制,只能嫁接。教育要出专才和通才,来适应社会剧烈的变化。大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出随着科技社会进步,随时可以与时俱进,找到饭碗的人。

Yossi VARDI把创新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长过程中家庭的言传身教,周围的氛围,都是激励创新的因素。创新需要混乱的秩序,如果太有秩序往往不利于创新。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认为大学教育改革应该有三个根本性转变。一、向培养能力转变,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准备好参与千变万化的社会。二、从培养专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三、从专业教育向全人格教育的转变,培养出具有人格魅力和健全人格的学生。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