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漂在外 独自孤身过小年
(2010-02-07 02:19:46)
标签:
情感杂谈 |
今天是2010年2月6日,农历十二月廿三,周六。由于天气寒冷,加之天空阴沉沉的,也想不出有很好的去处,便一整个白天都呆在家中没有外出。早晨起来后先是打扫了一下卫生,简单弄了点吃的,便烧了水,泡好了茶,开始接着看昨晚没有看完的阿来写的散文游记体小说(这是本人的定义)——《大地的阶梯》。这本书是我从网上订购的,读了一段时间,很是喜欢,但读的很慢。因为每每读这本书时,不是简单地在读书中的文字,而经常象是伴随着书中的文字跟着阿来先生在进行“心路”的旅行,所以,经常是走走停停,边读边细细体味。书中的文字很美,很多篇幅、段落经常会反复阅读多次才依依不舍地继续往下进行,为此,尽管爱不释手,也很容易读,但阅读的速度却很慢。今天这样的天气,这样的闲暇,这样的心情,正好继续往下读这本书。
到临近傍晚的时候,窗外突然陆陆续续传来了噼啪作响的炮竹声,伴随的还有升空绽放的绚丽礼花。我放下手中的书,走到窗前,推开窗子,外面逐渐喧闹的声音便一下子涌进了室内。青岛人注重节日的习惯我是知道的,但面对这热闹的夜晚,我一下子真不知道今天又该是什么值得庆贺的日子。看看挂钟已到了快吃晚饭的时间,想着还要去取洗印的照片,并顺便到外面吃点东西以解决今天的晚饭,便索性穿好衣服决定到街上去转转,一来体会一下外面的气氛,二来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换换脑子。一出楼门,外面的声音和气氛比在楼上听到、看到的要热闹的多,尽管行人不是很多,但是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喜悦的神情。到洗印店一看,店门是关着的,正在纳闷之际,突然看到了门旁贴着的通知:“今天过小年,营业结束时间为17:30。”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今天是小年。到这时候,我也才明白为什么今天约了几拨朋友想聚聚,但最后他们都把聚会的时间推到了明天,原来今天是小年,他们要和家人一起团聚!
离开洗印店,我一个人走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突然感到了一种不常有的落寞与孤独。尽管此时的夜色很美,气氛也很热闹,但除了我,似乎其他的行人都有各自的去处,或温暖的家,或朋友聚会的地点。周围依次燃放的礼花,对别人来说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而对于我来说,则似乎更渲染了我漂在他乡寂寥的情绪。我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附近的麦凯乐,于是,决定进去到七楼的美食城吃一碗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先解决自己的肚子问题,然后,再看一场电影。粉丝汤依然鲜美,但今晚上映的影片却没有我感兴趣的,于是,便决定还是回家继续看我的小说。
回到家,拿起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窗外越发热烈的炮竹和此起彼伏的礼花,再次影响到了我的情绪。我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妻子和女儿,也想起更在遥远大西北的父母。记得刚到青岛的第一年,也是在过小年的那天夜晚,也是在不知道是什么日子的前提下,当听到窗外的炮竹声、看到窗外升起的礼花时,我在当时租住的房间里也是如此的想念她们。当时自己还很纳闷,怎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了。其实,从当年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后的很多时间,每年的小年都是一个人远离亲人在外独自过得,直到后来成家。但那时却很少有现在的落寞与孤独感,而有的更多的是即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期待和兴奋。现在到外地工作,再次成了漂在他乡的人,却在小年这样的日子常常出现这样的感觉,是自己的牵挂多了,还是自己老了?我常常会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想着同样的问题,而每每却得不到答案。也许两者都有吧,或者还有其他连自己都不知道的缘故吧。
今晚,又是一个小年之夜,我在窗边站了很久很久。窗外的炮竹声仍然在持续轰响,礼花也仍然在不停地绽放,在这样一个美丽喧嚣的夜晚,我想我作为一个漂在他乡的人,尽管是一个人在外地独自过小年,但其实是不应该感到落寞和孤独的,因为我是属于这个城市,而且又有着很多挂念着我的亲人。昨天打电话给爸妈时,他们在电话里一再叮咛我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今天,天津的舅舅,老家的堂哥也都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回老家过年。想到这些,我突然觉得一个人远在外地,思念亲人和被亲人们挂念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和温暖。
在这美丽的小年夜晚,我在遥远的黄海之滨为我所有的亲人深深祝福,我祝愿我所有的亲人都幸福、健康、平安!
前一篇:童年留给我的点滴记忆
后一篇:白龙江畔的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