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留给我的点滴记忆
(2010-01-26 22:28:51)
标签:
杂记杂谈 |
我1965年10月出生于江苏武进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尽管童年和少年时代留给我很多快乐的记忆,但父辈生活的艰辛以及生活的贫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饱偿春天青黄不接时期饿肚子的滋味,也为筹学费而早早到集市卖过鸡蛋,不仅为挣几个工分而年纪小小便下地干活,也为生计所迫从小便要遍偿种菜、养猪、养鸭、养鸡、养羊、洗衣、做饭的劳累。吃过苦、受过累、挨过穷的我,知道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该如何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沾了家乡“人杰地灵”的光,在家乡一方水土的养育下,我从小学习用功、刻苦,成绩优秀。每天清晨,当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已在母亲的召唤下起床,烧猪食、伺候猪羊鸡鸭、做早饭,……,等一切忙完以后,才匆匆扒拉几口早饭,然后夹上书包,一路小跑赶到学校上学。后来到十几里地以外的镇上上高中,则起得更早,为了赶到学校上早自习,往往四、五点钟就起床了,当人们还在梦想,公鸡还没打鸣的时候,我已挽起裤腿、光着脚板,趟着露水走在了上学路上。中午,当下课的铃声一响,我又和其他伙伴一道,如离弦之箭冲出教室,一路跑回家做饭,等吃完饭、干完家务,顾不得休息又得跑回学校上课了。下午放学回家,尽管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但也得忍着去先割草,然后回来喂鸡、喂猪、做晚饭,等洗完碗,干完所有家务,往往已是八、九点钟了,这时才开始在昏暗的煤油灯底下做功课,一学往往到后半夜。我记得最痛苦的日子是在夏天和冬季。夏天难熬的是酷暑,到了晚上气温还经常在40度以上,加上南方蚊子又多,为了学习,在40多度的高温下,我不得不穿起长衣长裤并套上雨靴,一晚上下来,不仅衣裤全湿透了,而且从穿的雨靴里还能倒出很多水。我小的时候非常爱看书,有时在烧饭时也忍不住看上一会,结果常常不是忘了往锅里加水,就是常常把饭烧糊了,因而没少遭到母亲的训斥。尽管家里很穷也很苦,但我的学习成绩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而且经常考得是双百分。在学校、乡里组织的各种比赛中,也常常拿名次。因为成绩好,所以,从一年级我就当班长,在初一的时候又当上了大队长。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在初二的时候,我被评上了县“三好学生”,还到常州参加了表彰大会。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会议,也是第一次住招待所。也就在这一年,我入了团。
1980年夏天,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江苏省重点中学——奔牛中学,并由此开始了我三年难忘的中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