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着明亮那方》诗歌赏析

(2010-10-17 20:39:54)
标签:

杂谈

露珠

 

谁都不要告诉

好吗?

 

清晨

庭院角落里,

花儿

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

说出去了,

传到

蜜蜂耳朵里,

 

它会像

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

还蜂蜜的。

 

我想变成

一朵云。

 

又松又软

飘在蓝天里

从这头到那头

看够了风景,

晚上就跟月亮

捉迷藏。

 

玩腻了

就变成雨。

跟雷公

结个伴,

一起跳到

人家的池塘里去

 

 

 

奇怪的事

我奇怪得不得了,

从乌云里落下的雨,

怎么会闪着银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

吃的是绿色的桑叶,

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

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

怎么会自己地就开了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问谁谁都笑着说,

“那是当然的啦。”


 

一、自由读这三首小诗,直到读熟了。(其中第一首诗暂不标题目)

二、指名三位同学读。

三、教师进行评价:读诗的三重境界。(1)会读通顺了;(2)理解诗的意思读。(3)有诗味的读。

四、理解诗歌。

第一首:1.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诗所写的事物,猜猜看,写的是什么呢?2.揭示题目,想一想,为什么叫《露珠》。3.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为什么可以想象成蜜蜂做了亏心事呢?

第二首:云儿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这首诗好在哪里?哪个地方(或哪个词)最好?这位作者的诗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我们试着在第三首诗中找找答案。

第三首:这首诗写了哪些奇怪的现象?读一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你想说些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

五、练读诗歌

读诗歌怎样才叫读出自己的理解呢?就是要读出诗歌的意境来。第一首诗的意境是仿佛一个人在悄悄地劝阻另一个人的感觉;第二首诗的意境是云的快乐;第三首诗的意境是沉思。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教师逐首范读。

4.学生再练读。

5.指名读。

6.配合读。

7.师示范配乐读。

8.指名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读。

六、介绍金子美玲

七、布置作业:模仿其中的任何一首再写一首出来。

附金子美玲介绍:

金子美玲1903-1930

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大津郡仙崎村,她在诗中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觉这个世界,“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越了解金子的身世,越惊叹她写出了这样的诗。金子美铃的粉丝这么说。

从童年起,不幸就一直与金子美铃如影随形。三岁时,她的父亲早逝,母亲后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改嫁。23岁那年,她嫁给了书店的一名店员,并生下一女,但丈夫不仅寻花问柳,还禁止她做诗。痛苦的金子美铃提出离婚,以为从此可以解脱。然而,令金子美铃意想不到的是,离婚后,女儿也被判从她身边夺走,这使得她对生活完全绝望了。1930年,年仅27岁的诗人自杀身亡。其作品一度被世人遗忘。

 

作品介绍

1984年,金子美玲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谣诗集共五百一十二首作品《金子美铃童谣全集》出版,震撼了日本文学界。正式结集出版,即刻受到瞩目,并广为流传,也震撼了每一位读到诗的普通人。迄今为止,金子美玲的多首代表作被收录于日本的小学国语课本,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英、法、韩等七国文字。2007年在中国结成《向着明亮那方》出版。   

日本天才诗人金子美玲,被世人整整遗忘了五十年。   

金子美玲很小就在继父的书店里做工,坐拥书城,成天埋头读书,不久开始尝试创作童诗。她的作品洋溢着绚丽的幻想,语言晶莹剔透,被当时的日本诗坛誉为“巨星”,被当时著名诗人西条八十称为“童谣诗的彗星”。然而金子命运坎坷只活了26年,死后作品也被人遗忘。   

直到60年代儿童文学研究者矢崎节夫在《日本童谣集》里读到金子美玲的一首诗,心灵被深深震撼,开始寻找她。十六年过去了,终于找到美玲的弟弟,获得三本手抄遗稿,共计诗作512首,其中发表过的尽90首。1984年,三卷《金子美玲全集》问世,从此作为“心灵的粮食”,被许多人静静赏读。   

2005年,金子美玲的美丽诗篇被译成中文,在网上传开了,读到它的人无不感到邂逅了一座纯美无暇的宝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