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所谓《潞河督运图》之十:国博藏《潞河督运图卷》是伪品

(2019-12-14 21:41:02)
标签:

潞河

督粮

通州

通惠河

漕运

分类: 《潞河督运图》系列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时任通州坐粮厅的冯应榴,请镇江的画家江萱为自己画了一幅图,意在自己任职期满后带回京师,遍请名士好友为这幅画写诗作赋,做为家族传世之宝,永世流传。这幅图主要画冯应榴在潞河上督粮的情形,所以题名为《潞河督运图》。图画好后,冯应榴看着大光楼下扛粮翻坝的人群和官舫前送粮样的小艇,喜不自禁,提笔在画卷后面写了一篇《自书潞河督运图后》的跋文,按照图卷中的画面,把这幅图卷介绍一番。跋文全文如下:“此余于乾隆丙申以考功郎中奉使坐粮时,倩京口江萱所绘潞河督运图也。图中往来船舫,系于运者十之八九,其一二瓜皮艇,则稽察征榷之用,坐粮使者所兼司也。漕艘之中,植两樯,而扬帆捩舵,衔尾以进,或已泊如鳞比者,为重运;卷帆抽舵,以尾推行者,为回空。回空必让重运先行,违者有罚。以布袋盛米麦黍豆于船,船约百余袋,袋各一石,无蓬窗而以篙徐进者,为剥载。坐粮之运役曰经纪,曰车户者司之。盖潞河水浅舟多,不能齐达坝下,故别以船剥坝,有石有土,石坝在北门外,通州州判掌之,有楼曰大光,义取损上以益下也。满、汉仓场侍郎暨坐粮者,恒于斯茇憇凭眺焉。坝前为潞河,后即通惠河。隔潞河三四丈许,幅旁樯斿小露者,是已运十三京仓之漕抵石坝,由大光楼下,背负而入通惠,肩踵相接,日数万人。通惠每闸有船,亦经纪司之。过闸负运者,谓之水脚,并隶使者所辖。至大通桥以上,则监督之职矣。石坝之北有浮桥,为榷税十三口之一。近东门者为土坝,州同兼掌之。运通州西、中仓之漕,由坝而入城河,舟运至旧南门者,贮中仓;新南门者,贮西仓。城以内皆车运,故司事之役,总曰车户。他政均与石坝相类。至中流饱帆而放棹者,即余官船。每漕艘抵通,使者日乘舟往验其高下,乃分坐于各仓,并以时赴津门督催之。小舟飞浆,捧盘来迎余舟者,即取验之粮;以粮散盛于舟,尾漕艘而行者,杨村官给之剥载也。形如虡业,系绳于端,牵岸上者曰刮板,牵之者曰浅夫,负柳枝行者为标夫。潞河沙易胶壅,非疏浚可施,惟时刮沙,俾随水去,无阻运足矣。好事者以新意改制,辄无益而止。又河之深浅无定,必以柳枝标识,浅处使漕艘望知避焉。夫漕,为理财之一端;坐粮,司漕之一职耳。顾粗举规制,百不罄一,已繁重若是,矧其涉江淮河数千里,以挽纳神仓者乎?司漕诸君子,苟不以爱民恤丁、洁其身奉职为念,其何以副朝廷惠下之仁、任人之意乎?览斯图者,当亦有感于余言矣。戊戌春仲,瓜代旋京,将以索能文者题咏,因先自书其后。

在自书跋中。冯应榴向大家介绍了《潞河督运图》的诞生经过,自豪的宣称官舫上的官员就是本人,在他的官舫前后,围着许多举着托盘请他验粮的小艇,送往北京的粮食由脚夫背负过石坝装到通惠河的船上,运至大通桥。进护城河的粮食则背过土坝分送至通州中、西仓,供应军需民需。大光楼下的石坝上,背负过坝的脚夫成千上万,日夜不休。石坝下潞河之中,牵拉“虡业”刮沙的浅夫和身背柳枝探测深浅的标夫们,保障着漕船的行驶安全。冯应榴在文中表示:“瓜代旋京,将以索能文者题咏,因先自书其后”,待任满之后回京,定请名家为其题咏,因先自题其后,这篇跋文,就叫作《自书潞河督运图后》。在嘉庆年间被王昶编的诗集《湖海文传》收录,流传至今。

两年任职期满后,冯应榴回到京师,只要遇到名人学士,冯应榴都会请他们欣赏《潞河督运图》并请他们为这幅画题诗作跋。现在已知的和刘墉齐名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看完这幅画后,为其写了一首《潞河督运图为冯星实少卿赋》诗篇,附在卷后。后来,翁方纲把这首诗篇编入《复初斋诗集》,流传下来。

闲聊所谓《潞河督运图》之十:国博藏《潞河督运图卷》是伪品
                                    【翁方纲《复初斋诗文集》第二十二卷局部】

2019112日,姚旸先生在《今晚报》上刊发了《原版《潞河督运图》画的是通惠河》文章,披露了翁方纲的这首诗。可以想见,当时在冯应榴这幅画上题跋的不止翁方纲一人,但现在被发现的只有翁方纲一人。因此,翁方纲就因为这首诗,成为除了冯应榴之外曾经亲眼见过《潞河督运图》的第一人。翁方纲的《潞河督运图为冯星实少卿赋》(冯应榴号星实)全文如下:

“烟光溶溶六尺绢,水翠摇空净于练。城郭帆樯阑槛影,都自中流簾舫见。峩峩官舫中流开,不为帆光欗影来。螺水源将通惠合,平津闸庆丰迥。潞河漕司农部使,兼领粮储关榷事。博士曾筹六路宜,耀卿最晓三门利。国家岁漕东南粟,古林旧志谁应续。分地虽资御史巡,上游实赖专官督。北河直抵京通仓,两坝分收七省粮。千帆衔尾艘重运,万里凭栏楼大光。(大光,楼名)涉江沂淮来恐后,张湾前接直沽口。桥亭历历渔庄户,沙岸枝枝水杨柳。鲍邺两派东西曲,雨霁虹飞漱明玉。都来丰稔一气蒸,散作恩波万川绿。使君于役出南曹,浙右才名门第高。自述河舩当图志,驱来墨瀋飞雪涛。城东还记送君初,题卷俄经三岁除。那借暗门摹画轴,漫笑僧处作艸书。(王僧处有督运帖)”

纵观翁方纲的诗篇,充满赞扬客套的词句,但翁方纲却描绘了这幅画卷的基本内容,为我们今天确定《潞河督运图》的真伪,提供了佐证。如诗词开篇即说“烟光溶溶六尺绢”,他看到的《潞河督运图》只有六尺长绢,而国博藏的所谓《潞河督运图卷》近7米长,因此,绝不可能是同一张画卷。

江萱画的《潞河督运图》尺幅并不长,重点部位就是潞河与通惠河的交汇点“两坝”,这两条河的水面跌落很大,要靠一座石坝和一条土坝相连。潞河的粮船驶到石坝下,要依靠脚夫们卸下船,背负过石坝,装进通惠河上的粮船运进北京大通桥,留在通州仓里的粮食,则从土坝翻越,储在中、西仓中。故诗中写“北河直抵京通仓,两坝分收七省粮”。

每逢漕艘集中通过潞河的季节,潞河沿途的渔民百姓都要轮流充作浅夫和标夫,手扶刮板为潞河刮沙或身背柳枝在水中标示浅滩,保障粮船的通行安全。所以翁方纲在诗篇里还写了“桥亭历历渔庄户,沙岸枝枝水杨柳”的诗句。

画卷中重要的景观就是“大光楼”,大光楼是石坝前的一座楼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同治年间重修。明清两代坐粮厅官员,都在此验收漕粮,故也叫验粮楼。大光楼因位于大运河与通惠河交汇之处,既是大运河漕运终点也是货物运往北京的起点,是重要的南北货物集散地。故翁方纲诗中写道“千帆衔尾艘重运,万里凭栏楼大光”。冯应榴在自题跋语中也说“由大光楼下,背负而入通惠,肩踵相接,日数万人”之多。每日数万人扛粮过坝,人声鼎沸,笑语声喧,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呀,《通州志》也载:翻坝之时,则“扛夫喧轰,昼夜不息”,而国博藏所谓的《潞河督运图卷》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画面。闲聊所谓《潞河督运图》之十:国博藏《潞河督运图卷》是伪品

清人沈喻画的《通惠河漕运图》中,有一个“扛粮翻坝”的画面,生动的表现了扛着漕粮翻过石坝的场面,这也是《潞河督运图》极力要表现的画面呀!

国博藏所谓《潞河督运图卷》最初仅是一幅无头无尾无题签的残卷,高48厘米,长690厘米。据收藏者吴谏斋称系得自其祖太夫人,据天津老一辈文史专家们说,当年吴谏斋是先拿到天津来的,可能因价格没有谈拢而告吹。于是就转而到了北京,被专家们误认为江萱画的《潞河督运图卷》。为此,吴谏斋才邀请上海的书法家高存道先生在1954年为这幅残卷题写了画名。

闲聊所谓《潞河督运图》之十:国博藏《潞河督运图卷》是伪品
                 1954年高存道为吴谏斋题写的画名】

   由此可见,江萱画的《潞河督运图》至今尚未被人发现。国博藏所谓《潞河督运图卷》是幅伪作,是描绘天津海河巡盐的实景图,与“督粮”“潞河”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