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督运”其实是海河巡盐——现存《潞河督运图卷》画的并非督粮

标签:
潞河督运图盐坨盐关三岔河口巡盐御史 |
分类: 《潞河督运图》系列 |
|
潞河河浅滩多,为防止淤沙,有人推着形如“虡业”的刮板,由岸上的人用绳索拉住刮沙。还有人背负一捆柳枝在河边行走,遇到水浅的地方,即插一支柳枝作为标记,这个人称为标夫。这在冯应榴《自书潞河督运图后》跋文原文中有具体描述,而这些情景在这幅所谓《潞河督运图卷》中根本找不到。
冯应榴还说,在河中间紧扯风帆的官船,就是他坐的官船,每当漕船抵达通州时,他都要乘坐官船前往验粮,分出等级,配于各仓,有时还要到津门去督促。官船前边飞驶而来的小舟,是捧着粮盘前来验粮的漕官。那些装满散粮的船只,都是杨村派来的驳船。但是,这些生动的场景,搜遍画卷也没有找到。
冯应榴的《自书潞河督运图后》是看着《潞河督运图卷》写的,而如今我们在这幅画卷上所看到的并不是当年冯应榴请江萱画的《潞河督运图卷》。那幅图现在是否还存世?尚不得知。
这幅图卷的中心部分是三岔河口的官舫,从水手正在扬帆的情况看,官舫刚驶离码头。官舫的身后是天津有名的“院门口”码头。图中可以看到官舫的仪仗船队还没完全驶离码头,由此可以判断出那艘官舫的官员并不是从潞河驶来的坐粮官冯应榴,而是即将展开一年一度巡盐使命的长芦巡盐御史。
这幅画卷上官舫前边有几艘舢板快船,分别载着巡盐御史的仪仗和护卫,最前面的一艘仪仗小艇,已抵近盐关码头附近。应该是天津地方为御史一行清道的小艇。
官舫前面有一队仪仗船只正在鸣锣喝道驱赶水面船只,提醒他们注意避让。船上有旗锣一对,蔗节杖一对,长鞭一对,龙头杖一对,这该是御史自己的仪仗了。
最初,考证者把海河东岸的盐坨当做了粮仓,这是因为冯应榴《自书潞河督运图后》跋文中有说明。然而,盐包外面缠有苇索,人是不能背负的。且盐包的重量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人的负重能力,只能两人扛抬。画卷上抬包的盐役都是双人扛抬,盐船上装满的都是浑圆的盐包,因此证明这不是粮仓,而是盐坨。
本文刊载于2019年6月15日《今晚报》,第七版《天津卫•老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