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哪里都没去,每天练练字、弹弹琴、看看书,备备课,收获也满满的。诗教的事情一直搁在心头,但是经典需要读背的内容太多了,这个时间无法安排得从容,现在的问题都是时间的问题。怎么办?老天往往善待苦思冥想的人,因为计划“为爱行走”吟诵活动,采取了在QQ上指导孩子吟诵歌诗的活动,两天下来,发现这个网络工具特别的好用,孩子的声音纤毫毕露,什么问题都能发现,而且因为有保留的功能,参与孩子的痕迹能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打破时空界限,家长也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家长的成长很多时候比孩子还要重要呢。所以,可以通过定期的QQ学习带着孩子们学诗了。
两条路走:一是自己加强写诗的练习,培养文言诗感,为以后指导孩子写今体诗做准备;二是从《诗经》开始,在网上开始让孩子们知诗、懂诗,用诗养心了。诗教绝不是背多少诗的问题,这么多年,这个感悟已经很深了。
《诗经》在五年前接触吟诵后就爱上了,买了大量有关《诗经》研究的书回来读了:

这些书在很多地方都能给我一个对《诗经》全貌的了解,但是意义有限,其实晋如老师《大学诗词写作教程》里对《诗经》诗来源的论证我是相信的,我会采用贵族作诗的说法。最后真正能吸引我深入去读的只有两套书:

李山老师是《诗经》研究专家,而且现在学习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因为有网络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之前想带孩子学习《诗经》是从李山老师的《对话<诗经>》切入,这两天突然想到我们的孩子背过《论语》《大学》《中庸》,儒家经典里谈论《诗经》的内容太多了,孩子们就是在“诗云”“诗曰”里走过来的,从已知带未知,孩子们有亲切感。
想到就做。昨天给孩子们网络学完歌诗后,我就开始整理这三本儒家经典里有关《诗经》的内容了。这一整理,我发现所引用的大多都是“小雅”、“大雅”“颂”里面的内容,非常好奇,请教李山老师,李山老师抛来几个让我需要琢磨的几个词:做证、经典、神圣。
真的,这几个字够我研究了。
这个整理过程够累的,而且我一开始很傻,竟然拿手机来“百度”,后来发现手机百度信息不如电脑百度(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一样的呢),折腾到了十一点,终于找全了,除了《中庸》的“衣锦尚絅”是不是《诗经·硕人》的“衣锦褧衣”之外,其他都是实打实找到了。当然,这找到的只是显性的引用,明说的,那些没有“诗云”的隐性引用,暂时就不知道了。
《论语》里的引用《诗经》的诗:
1、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
2、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3、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周南·关雎》
孔子谈《诗经》:
1、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4、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7、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8、不学诗,无以言。
9、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0、人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大学》引用《诗经》的诗篇:
1、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雅·文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