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嘉莹先生谈吟诵的最重要一篇文章

(2013-05-12 17:12:31)
分类: 国学路
叶嘉莹先生谈吟诵的最重要一篇文章

叶嘉莹先生谈吟诵的最重要一篇文章

叶嘉莹先生谈吟诵的最重要一篇文章

叶嘉莹先生谈吟诵的最重要一篇文章

叶嘉莹先生谈吟诵的最重要一篇文章
    今天《新快报》的“大道周刊”又登载了叶嘉莹先生的一篇文章,有关吟诵方面的,给我新的启发和深入的认识。
 1、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徐建顺老师给我们说过,每个说汉语言的中国人天生都是作曲家,我是亲身体验到了。汉语言的音乐性,注定我们有这个优势。任何的汉字都能唱出来,而且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同样,我们文字的优势就是生长诗意的,唤醒这种诗意,靠的是声音,吟诵的声音。
2、诗歌是非常精练的语言,它以最短的语言符号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还隐藏了很多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如果你这样泛泛地读过去,对那些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就不能体会;而当你拖长了声音来吟诵的时候,那个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就慢慢地透过你那拖长的声调表现出来。——这段话特别重要,说到核心去了。为什么要吟诵?就是为了“体会”,透过声音感受文字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好的吟诵调,肯定是能让人心动的(不一定悦耳)。我在听吟诵读书社伙伴们吟诵的时候,就特别关注这个吐字发音,把声音饱满了,情感就在里面了,这需要慢功夫,就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蔡新教我练字的时候,反复提醒我“慢,慢,慢”,现在我指导老师们吟诵的时候,也经常要提醒“慢一点,慢一点”,意思就在这“慢”中渗透出来了。
3、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高声朗诵就是为了畅其气,就是把你那种感发的精神提起来;密咏恬吟是小声地静静地吟诵,这是为了得其韵,就是慢慢体会它的韵味之所在。这是学诗的一种最基本的训练方法。……气就像是水,语言和文字就是水上漂浮的东西,只要有气托住,你的文章怎么说都是好的,但如果气托不住,你的文章就怎么说都不好了。——这段话也特别精彩。我指导大家吟诵的时候,有一句话是需要大家牢记的“用气把字送出去”,这是我学了孙鹏祥老师的练气方法之后,自己慢慢体会出来的一句话。很多人嗓子累,就是因为用嗓子扯出字来,我每次读书都是口出津液,就是因为我吐的字都是气送出来的。现在一听,就知道哪些人吐字有问题,那些人吐字方法正确了。叶先生此文中谈到的气跟文章的关系,给我新的启发,我在给现代诗创调的时候,往往在某些句子中有阻隔之感,其实,这就是“气结”的地方,也就是语言不通畅的地方,需要修改的地方。古人无论是写了文章还是诗词,都必须高声朗诵(大声吟诵之一),就是检验这气是否通畅,所以好文章肯定是好听的,顺耳的。记得男孩子最爱吟诵《满江红》,特别是一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平时有点扭捏的男孩子,当站在面前吟诵这首词的时候,满身的正气就迸发出来了,畏缩的生命状态得到舒展,这真的是诗教。所以我想,诗教到一定程度,需要男、女生学不同的诗词,男孩子要善养浩然正气呀,这需要靠吟诵。
4、我实在要说,你如果读杜甫的诗,读李白的诗,真的应该学会吟咏才好……要字从音出,字从韵出,就是说你吟诵得很熟,你的文字是跟着声音出来的。诗歌创作,应该是在吟诵之时,伴随着声音出来的。所以中国的好的诗人,特别是能够在作品中传达出一种深远而又强大的兴发感动作用的诗人,一般也都是非常善于吟诵的诗人……声音的感法是作诗的一个根本,就是说你情感的感法跟你声音的感发是一同成长的。——读这段话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新诗改罢自长吟”的杜甫,“余亦能高咏”的李白。庆幸遇到了吟诵,从而找回这种吟诵的陶醉和满足。诗的气势、诗的韵味、诗的兴发感动,都在我们的声音里流动。想起了上周二班伙伴们上台吟诵的时候,投入者就是“手之舞之足之”,锐南、春来、一万……旁若无人,我是诗,诗是我,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吟诵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