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芡荷斋读红札记17.凡例5.第5条1

(2022-03-28 11:36:52)
标签:

红楼梦

读红札记

凡例

分类: 红楼札记
芡荷斋读红札记17.凡例5.第5条1

芡荷斋读红札记17.
凡例5.第5条1

5、凡例第5条

1)

甲戌本凡例第5条,长期窜入小说正文,成为通行本《红楼梦》的开端,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大多数人已经把它视为小说的一部分了。只有甲戌本列入《凡例》,甲辰本将这一部分低两格抄写,让我们明白这只是回前批语。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题名《金陵十二钗》的定稿本,至今不见。己卯本的前三页半残损遗失了,没有开头。庚辰本已经把这段文字当正文抄写了。

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曹雪芹生前抄就的本子,我们现在仅只看到这三种。而庚辰本已经把第5条凡例写入正文,那曹雪芹是否看到了呢?这是否说明他自己也认可了这种传抄形式呢?果真如此,那脂砚斋撰写的这段回前批语是否也就可以代表作者曹雪芹的思想了呢?里面有“作者自云”四个字,这意味着脂砚斋很可能与曹雪芹谈论过相关话题,这段批语是对雪芹谈话的记录,那就相当于代雪芹立言了。这样一来,把这段话看成是作者曹公的原文或准原文,也未尝不可吧。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段文字才最终窜入正文而被广泛接受,流传至今。

我们再作推想:为什么其它几条凡例没有抄入庚辰本呢?

第1条, 脂砚斋不认可《金陵十二钗》这一题名,芹脂矛盾,雪芹大概是不会通过的。

第2条, 中京等说法后来修订的本子没有显明的体现,自然没有必要了。

第3、4条,有些“欲盖弥彰”、此地无银的表达效果,雪芹也不一定能通过。

第6条, 诗的尾联盛赞雪芹,曹公还不至于如此自卖自夸吧。所以也未收

入。

最终,就只有这第5条,很恰切地表达了雪芹的意旨思想,甚至于更是直接传达了他的原话。那把它当作正文对待,也就未始不行了。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分析推想幸能切中,这凡例第5条的重要,就无需我之辞费了。因为整部《红楼梦》竟还没有一处别的什么地方、什么文字,象此段言辞这样,能如此全面、如此深入、如此细切、如此富于条理地告诉我们作者写作《红楼梦》的环境背景、生活状况、动机意旨、构思布局、创作方法、襟怀梦想等等。这是何等的幸事!

然则,此条凡例,当为解读《红楼梦》的不二管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