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的雪条

(2011-03-28 14:53:39)
标签:

雪条

冰品

箱子

杂谈

分类: 甜品文化

  这里说的雪条,是我们家乡的叫法,大学毕业后在北方工作,才知道北方人管它叫冰棍。我们儿时的雪条,现在的孩子可能很难想象了。它不是如今甜品店里动辄十几二十元钱一份的精致冰品,更不是“哈根达斯”这一类听着名字就知道是舶来的冰品贵族。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雪条,是名副其实的“雪条”。当然,那时候也已经有稍微高档一点的雪糕,什么奶油的,咖啡的,豆沙的。不过纯粹甜味的雪条最便宜,五分钱一根,物美价廉。

儿时的雪条


  说它是名副其实的雪条是有理由的。外形上看,它就是那么一根圆滚滚细溜溜的小木头棍儿与一块方窄窄莹亮亮的糖水冰块组合而成。就是这一简单组合在当初无数孩子眼中是夏日酷暑中最诱人的一种美味。那时不似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冷饮冰品。当时,雪条唯有夏天才能享受。而所有卖雪条的贩子装备都一样:四四方方一个木头箱子,箱子不大,被漆成了绿色或蓝色,看上去是不怎么起眼的。箱子上固定有一根结实的背带。卖雪条的贩子走街串巷时将此背带撂在肩膀上。对了,还有一块小木块,盈掌大小,像古典戏文里官老爷手中的惊堂木。贩子们一边走一边用它敲击木头箱子,口中自然也不能闲着,你得伴着那敲击声吆喝:“买雪条勒!冰凉的雪条!”孩子几乎个个嘴馋耳朵尖,十里八里外也能听见这叫卖声。于是缠着父母要上五分零花钱,飞奔着就朝声音飘来的方向去了。

  没有冰柜的年代里,商贩背上的那个小箱子就是冰柜。有人买时,他们就把箱子从肩上放下来,打开箱盖:里面是一层层厚厚的被褥,褥子打开,能看见躺得整整齐齐的小雪条们。取出一根来,你用手接过,举着。但有时候会忽然发现那雪条似乎颤巍巍立马要化了。于是强烈要求换一根,那商贩二话不说就同意。木头箱子的物理保温的方法不牢靠,箱子开阖过于频繁,冰棍自然容易化。而棒冰若一化了,皆成糖水。我们这些小鬼头有时候也精明仔细得很,深知只有凝固结实的雪条才禁得起我们一般小馋猫舔一下再舔一下,冰凉甘甜,余味袅袅,所以买雪条的必要步骤就是检查一下雪条的凝结的牢固程度。

    吃完雪条后,剩下来的那根小木棍子我们是不随手扔掉的。将它积攒起来,可以玩“斗木棍”的游戏:拇指和食指撑住木棍两端,与对方同样手持着的木棍交叉成十字,各自用力压过去,木棍先断者就是败者。

    尽管现在的冰品品种非常的丰富,看那超市里的冰品可谓琳琅满目,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包装一个比一个华丽,可是,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那朴素的雪条,还有卖雪条的叫卖声,连同那小木棍游戏,都同样让我悠悠回味,永远难以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