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身以求进!古代教育(二)颜氏家训节选

(2016-04-01 21:04:15)
标签:

传统文化教育

儿童教育

小学教育

分类: 养育解疑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当回首教育的本源,我常感叹:历史文化赋予我们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其精华如肥沃之土蕴育几千年来一代代人,无论世界如何变幻。读摘颜之推《颜氏家训》以下两小节分享友人,也当为教育、为普及和继承中国文化精华尽滴水之力。

 

      颜之推(531年-约595),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所著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1、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进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祢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果实。

 

 http://s11/mw690/001PSLKegy70zNdkHAS6a&690
                                   隋代青釉印花带盖壶


 

2、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译文:

 

     古人希望人们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了。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多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但都从未亲自下田耕种过,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即使有些人家有田产,也是全由僮仆耕种,从没目睹他们自己耕种一块土,种一支苗,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啊!

                                                                                                                                    选自《中国教育》

 

                                     ***********

 

       华德福学校有自然课,1到3年级,老师会给孩子在自然课里讲自然故事,有日与月、风与云、有山与水---,会学习:与季节有关的诗歌、童谣、古文、民歌、寓言---。会在大自然里采撷各种天然材料制作手工,用自然食材做厨艺。有定期的户外活动及各种主题的游学,如3年级的农业耕种游学板块,孩子会亲身体验农田播种的艰辛。建筑板块,孩子从石器时代的洞穴开始学习和尝试房屋建构等。当孩子到了4年级,有人与动物板块、上古神话、地理历史---。5年级更多进入植物板块,孩子们开始写植物观察日记,学习植物的智慧,学习木工、徒手几何等等。6年级则是自然界四大物质的融合,包括矿物、植物、昆虫、四季、自然变化等等的研究、学习、观察、实践。孩子们也开始了解秦汉文明、商业数学等。7年级回到人体本身,开始探索生命,从最基础的身体器官、运作开始。他们同时会学习天文、生理学、化学等等。孩子们跟随着自然变化,一点点入世、学习理解世界,从世界的起源、开拓、开展。他们会走丝绸之路----。

 

        求学如种树!求学路上的孩子一点一滴实实在在“播种“踏踏实实”做”,用双手获取人生体验和身心的财富,而非养尊处优。与此同时,参与此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也随之调整,悄悄地发生改变----。事实上,华德福教育宏大的理想教育系统,实践到位并非易事,因为曾经的脱离、因为觉知、因为教育意识、因为师资、种种现实办学条件等因素,他需要许多人、许多时间、许多的合作与扶持----。纵观这些年来,依然越来越多人成行,从接受未成熟事物到反观自身,修身以求进,已大进步了。

 

       走在教育路上,感悟:从隋唐颜之推的家训到今天热腾腾的华德福教育,无论中国或外国,几千年来的对劳动、对美的信仰一直没停滞。劳动?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放牧、做陶、建房----。美?服饰美、仪态美、环境美、心灵美、还有异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现在年轻的一代还有去了解吗?从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北魏的敦煌艺术,从唐代动物画到北宋的大山水----。 同时,也意味着有心传播的人儿如教育工作者、热爱传统文化人士:如何把传统精华的文化用一种鲜活图景、深入浅出的方式普及、传播和推广,让年轻一代得以理解和继承精华?重集艺术,让生活与艺术并行----。大道至简、回归本源。                                            

                                                                           郑方敬上

                                                                          2016年4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